中韓「泡菜之爭」口水戰再起 環時被批火上澆油(圖)


2018年11月2日,首爾舉行泡菜製作節上,有志願者參與製作泡菜。(圖片來源:ED JONE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月26日訊】最近剛剛有所降溫的中韓「泡菜之爭」近日又重燃戰火,因由是中國網友要求一位韓國網紅就其點讚力挺韓國菜包肉和泡菜言論做出道歉。事件凸顯了中韓之間多年來的文化紛爭及民族主義情緒。

被逼道歉韓國網紅裡外難做人

近日,擁有530萬粉絲的韓國吃播網紅Hamzy因點讚「中國那些傢伙們現在又說菜包肉是他們的傳統文化」的留言,被一些中國網民稱是「辱華」。

中國網民還指責她多次對「不尊重中國飲食文化」的留言按讚,要求她對「不當行為」向中國道歉。

Hamzy1月16日晚在微博道歉,稱真的是很尊重中國的飲食文化。而Hamzy的道歉又引起韓國粉絲不滿,批評她「為了錢拋棄國家」。

隨後,Hamzy在YouTube直播中向韓國粉絲解釋,那是因為中國粉絲一直罵,所以經紀公司要求她道歉。而她當然認為菜包肉和泡菜是韓國文化,並對引起爭端覺得無語。結果她這段解釋又被中國網民截圖放微博,火上澆油。

在中國網友仍嫌「跪的不夠端正」的罵聲中,Hamzy的中國經紀公司1月17日火速宣布與她解約。

Hamzy19日在YouTube頻道上寫下長文說明,在解釋完爭議前因後果後表示,如果中國人感到被背叛和生氣,是因為誤會她同意貶低中國人的留言,那她是應該道歉的,不管是什麼原因都是在她頻道上發生的,這也是對喜愛支持她的人的道義和禮儀。

她同時強調,但如果為了要在中國活動就得說「泡菜是中國的」,那她就不在中國活動了。同樣,中國人也不需要為了在韓國活動就說中國食物是韓國食物,這部分中國網友都會理解。

目前,Hamzy在中國平臺的粉絲人數狂跌,不過,她的YouTube粉絲卻快速增加到了538萬。

「泡菜之爭」的延續

此次爭端是去年中韓「泡菜之爭」的延續。2020年11月26日,中國市場監管報發表《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正式誕生》的報導,稱「從今以後,中國泡菜在國際市場將更有話語權了」。

報導說,由中國主導制定、「中國泡菜之鄉」四川眉山市牽頭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經歷3年半後,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投票,形成泡菜(鹽漬發酵蔬菜)規範和試驗方法的國際標準。

該報導稱,該項國際標準的成功問世將大大提升中國泡菜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將進一步擴大「東坡泡菜」的國際知名度,對中國泡菜產業向更優、更強方向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環時跟著攪和

而一向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的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在轉報該消息時使用標題《中國主導制定泡菜業國際標準,韓媒炸了:泡菜宗主國的恥辱》,稱這一標準意味著中國的泡菜產業「成為了國際泡菜市場的行業標桿」,泡菜產業的技術標準被世界所認同。

環時還語帶輕蔑地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參與制定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的專家中,並沒有來自一向以「泡菜宗主國」自居的韓國的專家。事實上,早在2017年,韓國泡菜貿易逆差達到了創記錄的472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泡菜的進口量更是達到了出口量的10倍以上。在韓國泡菜消費量中,進口比重約佔35%,而這些進口泡菜,有99%都產自中國。

環時還補充說,韓國所謂「泡菜宗主國」地位早已「名存實亡」。

中韓泡菜互不相干

儘管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清單明確表示,「本文件不適用於韓式泡菜」,但環時等媒體的說法似乎有意模糊中國泡菜和韓國泡菜的區別,這引發了韓國人的不滿,觸發一場中韓網民就泡菜標準問題的社媒口水戰。

有韓國網友稱中國的說法是胡說,「真是偷走我們文化的小偷」。中國網友則稱「韓國最喜歡把別人的東西改良一下就說成是自己的」。

據韓聯社去年11月29日報導,中韓網友有關「泡菜之爭」促使韓國官方表態,對四川泡菜成為「國際標準」不以為然,稱中國四川的泡菜(Paocai)與Kimchi(韓國泡菜)無關。

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堅稱,中國泡菜的「國際標準」並不意味是Kimchi(韓國泡菜)的國際標準,因為早在200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就制定了Kimchi國際標準。中國制定的標準只涉及四川鹽漬發酵蔬菜,ISO文件也確認不適用於韓國的Kimchi(泡菜)。而不將韓國泡菜和四川泡菜加以區分地進行報導是不恰當的。

韓國教授做廣告宣揚Kimchi

此外,韓國一位知名大學教授則以不同的方式介入中韓「泡菜之爭」。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垧德1月18日在紐約時報美國版和國際版刊登了一則宣傳韓國泡菜的廣告,標題是「韓國泡菜,是獻給每個人的」(Korea’s Kimchi, It’s for Everyone),介紹韓國醃製泡菜的文化2013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及泡菜數千年來一直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飲食和發酵食品。

這位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樣做是要告訴全世界,Kimchi(韓國泡菜)是韓國人的。徐垧德還表示,與其對中國毫無根據的「泡菜工程」加以響應,不如讓全世界獲取更加準確的信息。他還將廣告上傳至Instagram、臉書等社媒網站宣傳。徐垧德表示,今後還將製作韓、英、中文版的泡菜文化和歷史宣傳視頻。

教授:小事一樁

韓國外國語大學全球安全合作中心所長黃載皓教授對美國之音表示,對他個人和多數韓國人來講,「泡菜之爭」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會影響中韓之間的關係。

他說:「這個不是那麼重要的話題,部分網民說有什麼,大部分老百姓現在……這個我們都沒有談過這個什麼泡菜的事。一兩次我看到報紙上寫了,但是現在韓中之間沒有這個,這個是一個什麼打擊什麼兩國關係的文化或者社會問題,都不是。」

學者:民族主義情緒表現

中國知名獨立學者榮劍對美國之音表示,中韓「泡菜之爭」反映出許多網民的民族主義情緒,而隨著近些年中國國力的強大,中國民族主義情緒表現得更加明顯。

他說:「這些年民族主義是非常囂張嘛,是吧。國力強大了,富裕了,這種文化民族主義顯得更加充分。這種民族主義情緒表現出來的的確也是全方位的,它反映了我們文化上的一些毛病,深層次的一些問題,是我們民族主義氾濫過程中的一個文化現象。對中國來講當然比較極端。從中國和韓國來看,就我個人來觀察呢,雙方都有這種民族主義的張力,這種對抗的情緒。」

中韓網民過去多年在網路上時常指責和攻擊對方在文化上抄襲,其中夾雜著不少謠言和民族主義情緒。

榮劍表示,近年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煽動,如果中國官方不對這種民族主義情緒氾濫加以遏制,會嚴重衝擊中國的對外開放及形象。

他說:「這家報紙可以說是中國民族主義的一個大本營或是一個發源地了。很多民族主義情緒的民間的表達和這家報紙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呢,這種現象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多。如果中國的官方、官方的媒體不加以控制的話,這種荒誕不經的民族主義的鬧劇會不斷地出演,它對中國的對外開放以及樹立一個正面的文化形象是非常不利的。」

周孝正:狹隘民族主義的鬧劇

旅居美國的原人大教授、社會學家周孝正表示,所謂的「泡菜之爭」實際上是一個帶有片面和狹隘民族主義情緒的鬧劇,雙方的網友應該認識到,在漫長文化的發展和交流過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狹隘的爭論毫無意義。

周孝正也批評環球時報為宣揚民族主義情緒,就像一根「攪屎棍」,挑動是非,經常搞極端,這次則過度解讀四川泡菜國際標準的制定。

中韓文化糾紛不斷

中國和韓國有傳統上複雜的歷史淵源,兩國傳統物質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10多年來,韓國在文化遺產申報上動作積極,宮廷宗廟祭祀禮樂、江陵端午祭、韓國「拔河」等先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早在2005年11月,在韓國的「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後,韓國將「端午節」申遺的傳聞便在中國不脛而走。雖經包括官方在內的多方後來闢謠,但還有很多人相信韓國搶了中國的端午節。

而實際上,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農民在端午節氣時間裏特有的一種巫俗祭祀活動,並不是特指一種節日,與中國的端午節幾乎沒有任何關係。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在江陵端午祭中找不到影子,而端午祭中的祭祀、演戲、遊藝等,都有著濃厚的韓國民俗特色。

此後,中國端午節於2009年成功申遺,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而就在「泡菜之爭」的幾個星期前,中韓網友去年還上演了「漢服韓服之爭」。

漫畫博主@old在11月1日在推特上晒出「古風混搭」的一組作品,引發韓國網民批評抄襲,稱風格不是「古風混搭」,而是「中國與韓國風格混搭」,因為「圖中的帽子和服飾都是韓國的」。

中國新劇「尚食」的演員許凱,4日公開劇中的大帽漢服造型自拍,又引來韓國網民稱是「穿韓服」,而中國網民反駁稱「韓服源自漢服」。

隨後,該劇的編劇兼製片人於正上陣斥責韓國網友「沒文化」,稱韓國在明朝時就是中國的屬國,服裝就是沿用明朝的,引發中韓網民大戰升級。

而韓國網民回罵,「把明朝的服飾證據全擺出來看看,你們有戴過官帽嗎?」、「硬把韓服說成是漢服,你才沒文化」。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