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佳話:「三聖堂」。(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南方,寧波市中心的豐化江上有一座名橋,橋身吊在鐵架上面,樣子很別緻,叫靈橋。
從前的靈橋並不是現在這樣的大鐵橋,而是一座普通的木橋,橋頭還有座小廟叫「三聖堂」,怎麼叫三聖堂呢?原來呀,廟裡供的是三位聖人:當中是個縣官;左邊是個手裡捧著一隻箱子的商人;右邊是個補鞋匠。這是怎麼回事啊?
話說很久以前,豐化江上還沒有橋,全靠一隻小船擺渡,過往行人很多,來回一趟得花半個時辰,碰到惡劣天氣,耽擱的時間就更長了。
渡口有個小草棚,一個補鞋匠長年累月在這裡補鞋。他手藝好,價錢也公道,等船的人,喜歡在他的草棚前歇腳,有的順便補補鞋子。天長日久,這補鞋攤成了候船棚了。
一天,有個外貌平常的南洋鉅賈回家省親,一路跋涉,歸心似箭,趕到渡口,鞋底快磨穿了,於是叫鞋匠補鞋,鞋剛補好,渡船靠岸了,客商趕忙穿上鞋,跟著大夥一道,一哄擠上渡船走了。
鞋匠傍晚歇工,發現凳子底下有只小箱子,打開箱子一瞧,滿滿一箱珠寶!眼看天色已晚,船停渡了,鞋匠只好收拾鞋擔回家。
第二天,鞋匠把小箱子放在鞋擔裡,又挑到渡口草棚裡等候。可是,儘管他留神看,細心瞧,人來人往不知有多少,就是沒人來找失物。三年來,鞋匠每天把小箱子挑出門,到傍晚又挑回家。
話說這一天,一個商人來到渡口,坐在鞋匠對面的小凳上,一邊看著鞋匠補鞋,一邊問這問那。鞋匠覺得奇怪,雖然手裡忙著活計,還是抬眼仔細打量這位客商。
客商說:「鞋匠師傅,你手藝真好,看你三年前給我補的鞋,如今還這麼結實。」說著用手指指鞋子。
鞋匠拿眼一端詳,心裏明白了,可他仍然不動聲色地說:「三年?不對吧,該有三年零一個月嘍!」
客商心裏暗暗一算,鞋匠算的一點不差,便笑著說:「老師傅記的真準,我可糊塗了!」
鞋匠說:「糊塗啥?又沒丟東西!」
客商聽罷心頭不免一驚,忙道:「不瞞你說,三年前我在這等渡,倒是不小心丟過一個箱子。」
鞋匠說:「丟箱子?唔,不過這種事可多嘍!」
客商說:「咳!老師傅,要是普通的箱子也就算了,可那是一箱珠寶呀!」
鞋匠問:「那你當時為啥不找呢?」
客商嘆道:「找?不好找哪!我那天急著趕路,傍晚到客棧歇腳才發現箱子丟了。本想連夜趕回來尋找,可仔細一想,這麼一箱珠寶,誰拾到會承認哪?何況我省親後要趕船去南洋,誤了船期,又得耽擱一年半載的,所以只好自認晦氣了。」
鞋匠一聽,哈哈大笑:「你這位大客人哪,真是財大肚量大,就是眼睛孔不大,光會從銅錢孔裡看人,難道世上盡是見錢眼紅的人嗎?我且問你,那箱子裡裝的是什麼珠寶呀?」
客商忙把箱子裡的珠寶一五一十描述一番。鞋匠聽著聽著,高聲大喊:「好了,這箱子我挑進挑出整整三年零一個月,今天總算找到原主了。」他邊說邊從鞋擔裡捧出小箱子:「喏!請看,是這個箱子不?」
客商一眼認出自己的珠寶箱,驚喜不已,他打開箱子,捧出一大捧鑽石珍珠,恭恭敬敬地送到鞋匠面前:「老師傅,真叫我不知如何謝你才好,請別嫌少,這點送你添湊本錢,開個店舖吧!」
鞋匠笑說:「你這人真糊塗,我要貪財,早就把這箱子全吞了。快拿回去吧!」客商不肯,一定要送,鞋匠執意不收,兩人你推我讓,吸引了不少圍觀的人。有的說客商運氣好,不失財;有的稱讚鞋匠良心好,不要白來財……
正鬧得不可開交之時,突然渡口來了一位縣太爺,大家就請縣太爺公斷。縣太爺聽後便說:「你倆丟珠拾寶皆因渡口沒橋,如今一仁一義皆說不要珠寶,何不與人方便,在此渡口造橋?如若銀兩不夠,我也湊湊熱鬧。」
縣官話才出口,眾人拍手高聲叫好,不少人當場掏錢捐助。客商見狀,表示願意把一箱珠寶統統獻出,鞋匠也傾囊相助。這樣,很快就在豐化江上架起了一座大木橋。
人們不忘這件事情,為了紀念鞋匠、客商和縣官三個人的美德,就在橋頭造了這座「三聖堂」,把他們當作菩薩來供奉,讚美他們的善行,從而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責任編輯: wendy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