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內循環怎麼樣?全年成績單發布了(圖)


中國經濟不斷下滑,習近平當局提出所謂的經濟內循環等應對措施。(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隨著中國經濟不斷下滑,習近平當局提出所謂的經濟內循環等應對措施,1月18日,2020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正式公布,內需消費堪憂。

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中國經濟年報,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01598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

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3.9%

分項數據中,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43323億元,下降1.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39119億元,下降4.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2862億元,下降3.2%。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39527億元,下降16.6%;商品零售352453億元,下降2.3%。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民眾人均消費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義下降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4.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007元,名義下降3.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只有13713元。

消費不振內需低迷 因民眾收入減少、物價上漲

從官方數據可以看出,所謂的經濟內循環重要的支柱--消費不振,內需低迷,其中關鍵原因是民眾收入減少和物價快速上漲。

1月18日,官媒央視財經頻道報導,副食品價格在快速的上漲,尤其是各種肉類的價格高企。山東德州領翔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雲建稱,豆粕一噸漲了一千元,成本增加很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濟民表示,進口渠道也受到阻礙,玉米的價格跟往年同期有20%左右的上漲幅度。

內循環」是2020年很火熱的一個名詞,屢現中國官媒的報導中。並且,中南海內部也達成共識,在外部環境越來越不利的情況下,最高決策層也冥思苦想應對之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個月召開會議,習近平在會議上提出,「疫情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

但是,對於需求側改革,目前官方沒有說明具體的政策。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有經濟專業人士指出,中國大陸過去的投入和產出回報比例已經不划算,經濟手段不夠用,現在必須加強需求側改革,包括提高消費需求和刺激投資需求,但這兩方面都充滿挑戰。

貴州大學經濟學院前教授楊紹政對《自由亞洲》電臺說「居民手中有沒有錢,收入有沒有增加,這很重要。像中國的城鎮職工居民可能收入比較穩定,可是他們佔總人口的比例不會很大。體制外的農民,城鎮的非職工居民,這部分的人群收入不會很高。」

獨立智庫天鈞政經研究員任重道分析指出,所謂的國內循環主要靠提振內需,刺激中國民眾消費,從而拉動經濟增長。可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消費數據不樂觀。因為大量家庭債務都是房貸,長期來看百姓們的消費能力被透支,消費增長被竭澤而漁。

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此前進行估算,如果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13萬元,農村達到6-7萬元,內需和經濟內循環可能就更容易一些。

這是什麼概念?

1月18日的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

也就是說,要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內循環,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提高三至四倍。從以往的經濟數據來看,要實現如此增幅,需要大概15年左右的時間。

中國總理李克強去年5月28日在記者會上說「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這句話引發輿論熱議。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實對官媒《新京報》表示,有相當規模的老百姓當前遇到了就業收入問題,政府要想辦法、並且有辦法穩定經濟,解決老百姓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