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製2衛星 將於美東21日發射(組圖)
由臺灣團隊製作的玉山衛星及飛鼠衛星,將於美東時間1月21日發射。圖為中華電信位在屏東枋山基地的衛星接收站。(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1年1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科技部長吳政忠說,臺灣團隊製作的玉山衛星及飛鼠衛星,將於美東時間1月21日發射;今年正式啟動低軌通訊衛星計畫,後續4年會投入40億元自主發展通訊衛星,希望2025年能發射第一顆低軌通訊衛星,帶動太空產業鏈發展。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醫療生技結合ICT 賴清德:健康產業大勝
工研院攜業者組聯盟 推自移機器人標準
印媒登駐處長文:臺灣掌握未來科技關鍵
蔡英文大南方計畫 蘇貞昌:高鐵延屏東
歐盟推積極太空戰略 「月球上的村莊」不是夢
綜合中央社與自由時報報導,科技部13日舉行歲末媒體茶敘。吳政忠在會上表示,在他上任近8個月來,科技部致力於新年度的施政主軸「攜手精進、創新轉型」,最大任務為支援基礎研究,過去3年的預算從270幾億成長至今年的300億,未來將會繼續加碼。以這次武漢肺炎疫情而言,像第一時間中研院等許多單位能集結成軍,又像臺積電能站上半導體高峰,都是經過長期深耕布局各種人才在基礎研究上的成果。
至於未來在前瞻科技投入的方向,吳政忠表示,在先進網路上,目標成為亞太的樞紐、在本土上民間及政府的網路均可以順暢交換資料,因應萬物聯網的未來;吸引全球來到臺灣設CDN(內容傳遞網路)或資料中心、在今年完成國家級海纜介接交換中心,以及網路數據中心初步建置。
科技部長吳政忠13日說:預計在1月21日發射2顆臺灣研製的立方衛星。(圖片來源:中央社)
另外,在量子電腦、半導體等未來科技方面也會進行布局,科技部計畫要支持大學人才的培育;在精準健康方面,除生技醫藥上的創新,還要納入預防,透過納入資通訊人才及進行健康大數據計畫等,發展成健康產業,這些部分都是需要資安的支持。
吳政忠表示,在布局科技產業新藍海上,科技部下轄國研院太空中心日前已經遴選3組國內團隊,並已研發製作3枚立方衛星,且分別命名為玉山、堅果、飛鼠;由騰暉等公司製作的玉山衛星,以及由中央大學團隊製作的飛鼠衛星,預計在美東時間1月21日由SpaceX Falcon-9獵鷹九號火箭發射,這也是臺灣首次大規模立方衞星發射活動,至於堅果立方衛星則預計在今年6月間發射。
吳政忠表示,立方衛星體積相對輕巧,目的是希望大學教授、學生能共同參與,布局衛星人才培育,鼓勵學研界能勇敢嘗試。
此外,面對物聯網應用與5G時代網路傳輸需求量的增漲,B5G(Beyond 5G)低軌通訊衛星能夠覆蓋整個地球,讓通訊無死角,跟5G成為互補關係,已是世界發展趨勢。
吳政忠表示,臺灣過去經驗多是進行遙測衛星及氣象衛星,政府在今年將正式啟動低軌低軌通訊衛星計畫,科技部及經濟部在第一年的經費上,預計投入新臺幣7億元,預計2021至2024年總共投入經費總額達40億元,跨部會整合完成國內首顆實驗型低軌衛星通訊技術開發及系統建置,預計2025年可以達成發射臺灣首顆通訊衛星之目標,建立臺灣衛星通訊技術能量。
吳政忠表示,其實,許多國際大廠會向臺灣廠商購買太空產業所需要的零組件,希望透過此項計畫,可結合臺灣在低軌道通訊衛星及地面設備上的資通訊產業實力,來發展次系統、元件及人才培育經驗,未來不只有機會與國外廠商集結成軍,還可帶動電子通訊、機密機械及衛星整測等產業鏈。
至於科技部先前研擬的太空發展法草案,是作為國家太空中長期發展政策的法源依據,此草案已於2020年12月函請行政院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