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混打疫苗惹議 指揮中心:台灣不做(圖)
指揮中心表示,台灣沒有要混打疫苗。圖為美國科羅拉多州Aurora一家醫院的護士正在接種輝瑞生產的武漢肺炎疫苗。(圖片來源:Michael Ciaglo/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日公布,新增4例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分別從英、德、美、史瓦帝尼入境。另外,《紐約時報》報導,傳染力更強的變種病毒恐致疫情惡化,英國已批准使用2款疫苗,且同意混合施打不同藥廠的疫苗,但隨後引發爭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對此表示,台灣不會混打,會依照藥廠建議的間隔天數進行接種。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北京列台人疫苗優先?陸委會斥:試驗品
以色列逾1成民眾打疫苗 接種率世界第一
2020臺灣:從問題變成解答
新黨倡設兩岸防疫泡泡 王定宇批:害臺精
泉裕泰:全世界會記住2020年的臺灣
3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 英國返台學生2次採檢均陽性
自由時報報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稱,案810是本國(台灣)籍20多歲女性,2020年8月赴英國就學,12月30日於當地登機期間出現了喉嚨癢症狀,31日返國,亦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並在入境後主動告知症狀,並在機場採檢,後續於集中檢疫所等待檢驗結果時,因出現發燒症狀再次採檢,兩次檢驗結果均為陽性,於今日確診。目前已掌握個案入境班機的前後二排座位旅客一共14人,列為居家隔離。
案811是本國(台灣)籍20多歲女性,2020年9月赴德國就學,12月28日返國,也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並在入境後在住處居家檢疫。個案於12月31日有喉嚨痛症狀,2021年1月1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3日確診。因個案發病前2日均為獨自居家檢疫,未跟他人接觸,不須匡列接觸者。
案812是本國(台灣)籍60多歲男性,2020年10月赴美國探親,12月27日返國,也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在入境後至住處居家檢疫。因12月29日至31日,個案陸續有全身痠痛、發燒、咳嗽等症狀,已於2021年1月1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並於今日確診。目前已掌握個案入境班機的前後二排座位旅客一共7人,列為居家隔離。
案813是史瓦帝尼籍30多歲男性,2020年12月24日來台工作,也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並於入境後至住處居家檢疫;2020年12月31日,個案有頭痛、流鼻水、鼻塞症狀,2021年1月1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今日確診。因個案在發病前2日均獨自居家檢疫,未跟他人接觸,不須匡列接觸者;為求慎重,已安排跟個案同行來台1友人採檢,目前檢驗中。
依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台灣累計812例武漢肺炎,境外移入有717例,本土病例有56例,敦睦艦隊有36例、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另有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染疫個案中7人死亡、689人已解除隔離、116人住院隔離中。
英國疫苗接種政策引發批評 指揮中心:台灣不會混打
《紐約時報》文章表示,台灣防疫有超水準表現,但鎖國並非長久之計。對此,莊人祥表示,目前台灣維持居家檢疫14天,其實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而其它國家比較不容易做到,未來將視疫苗施打情況,評估是否要調整檢疫措施。
《紐約時報》還報導,憂心傳染力更強的變種病毒將導致武肺疫情更加惡化,英國目前已批准使用2款武漢肺炎疫苗,並允許前後2劑混合施打由不同藥廠生產的疫苗。
對此,莊人祥表示,美國專家都認為似乎是有點詭異,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跟牛津大學、輝瑞(Pfizer)及BioNTech(BNT)等2支疫苗實際上是不同之機制,推估英國的作法主要是考量在疫苗仍不是很足夠的初期,要讓更多人施打為主。
莊人祥也說明,英國作法的理論假設是在施打第2劑效用沒有說多很多,所以,要盡快讓大多數人都能打到第1劑疫苗,可能就擁有7、8成的防護力,希望能先建立一道牆,只是當有更多人施打第1劑疫苗後,屆時要再打第2劑時,將會拉大間隔時間,且具有混打的狀況。
莊人祥表示,美國專家認為疫苗的臨床試驗都是在針對間隔21天或是28天,並以施打2劑為原則,目前應該沒有藥廠相隔了好幾個月再施打的狀況,也沒有進行過混打的狀況,沒有人知道效果好不好,其它國家專家均是保持批評的角度,台灣也將會持續觀察,目前的策略則是會根據藥廠所建議的間隔天數施打,不會混打。
《紐時》稱疫情下台灣正常到令人悚然 陳時中:邊境防護有成不能動搖
此外,因《紐約時報》的報導形容,全球因武漢肺炎疫情失去大量人命、失業人數暴增、經濟受到重創期間,台灣處境如同電視影集「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中的平行時空。
台灣人口2350萬,多於美國佛羅里達州,但因染疫而逝世者的數量卻是用雙手就可數得完。台灣民眾在這數個月以來,還維持著正常生活,婚禮照常舉行,民眾還湧入球場看職棒、欣賞演奏會及赴夜市趴趴走,報導形容台灣是正常到「令人毛骨悚然」。
衛福部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上述成果為政府防疫策略根基不可動搖的絕佳理由。從2020年3月起,台灣嚴格把關國境,所有入境民眾都必須居家檢疫14日,包括本國公民。
報導稱,此道高牆防止患者湧入台灣,但世界其它地方在逐步施打疫苗時則放鬆了防線,台灣恐將因此在經濟及政治層面被孤立。
對此,陳時中向《紐約時報》表示,在疫苗證明是持久的抗疫武器之前,政府不太可能更動防疫政策。陳時中暗示,台灣不會像其它地方迫於民意的壓力而鬆綁限制,武肺疫情復燃才再度鞏固防線。
陳時中說:「我認為會爆發另一波疫情。因為人人都在想『我已接種疫苗,或是我下週要接種疫苗,我等夠久了,總算可以自由了吧?』」他表示,唯有更多證據證明現有疫苗可產生持久免疫效果,「我們才能真正開始放鬆一些」。
陳時中坦言,政府許多防疫構想源自於「在黑暗中摸索」。
舉例而言,2020年2月,鑽石公主號遊輪爆發群聚感染,並停靠日本後,許多檢測呈陰性反應的乘客獲准下船及自由行動,但後來的篩檢卻出現陽性反應。陳時中說:「這清楚告訴我們,採檢無論呈陽性或陰性反應都必須隔離。」
由於台灣防堵疫情著重嚴格隔離檢疫,讓醫療體系減輕負擔,且不須付出高昂篩檢成本。不過,隨著英國變種病毒在台灣現蹤,有專家呼籲政府擴大篩檢、揪出更多的無症狀病例,特別是在國境。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說:「我們許多防疫政策是在全球累積數百萬病例時提出,但現在總數達數千萬,且朝1億大關邁進。疫情已到完全不同的階段。」
詹長權認為,台灣除了強制檢疫外,也應該開始全面篩檢入境者。台灣為了防堵新變種病毒株,已對2020年12月13日後入境且具有英國旅遊史者,全面進行檢疫期滿前的採檢。
台灣的防疫方針是無症狀患者隔離14天之後,傳染風險即大幅降低,陳時中也表示,他相信台灣肯定是有無症狀患者成為了漏網之魚,「但如果那些病例沒有造成問題,我是該大費周章試圖把他們找出來,還是將精力投注在已造成問題的病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