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有醫德 冤家也救治(圖)
身為醫生,要有醫德修養,忠於職守救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歷代名家都認為醫學是仁術,對病者要關心、體貼,做到竭誠盡智,全力救治。大醫學家孫思邈更是主張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對於一名醫生來說,有醫德修養和忠於職守是最重要的,即使病人是有宿怨舊恨的人家,也要精誠診治。
明代著名兒科醫家萬全,有一個冤家叫胡元溪。胡元溪有個四歲的兒子咳嗽、吐血,遍訪名醫,百治不愈,無可奈何,只好來求萬全。萬全不記宿怨,立即去診察。經過確診以後,便告訴胡元溪這病一個月能治好。於是,萬全開始處方治療,服藥五劑以後,咳嗽減了七分,口鼻之血止住了。這本來是好開端,不料胡元溪卻嫌孩子病好得太慢,而且疑心萬全與自己有過嫌隙,不一定會用心,於是又請了另一名醫生萬紹來給兒子治病。
按理說,萬全完全可以撒手不管。當有人勸說他離去時,萬全卻說:「胡元溪只有這一個兒子,除了我,別人是治不好的。我走之後,耽誤了這孩子的病,雖不是我殺的,也有我的過錯。這樣,我先看一看萬紹用的藥方,如果用之有理,我就走。如果用錯了藥,我要阻止他,實在阻止不了,我再離開也不遲。」
看了萬紹新開的處方後,萬全認為藥不對症,服了有危險。於是誠懇地勸阻道:「患兒肺升不降,肺散不收,怎麼能用防風,百部這兩種藥呢?」萬紹卻拒不採納,反而強辯說:「防風,百部是治咳嗽的神藥。」胡元溪也在一旁附和:「他這是秘方。」萬全十分嚴肅地說:「我為這個孩子擔憂,不是對你有妒嫉之心。」
萬全不忍見死不救,臨走之前,又再次來看患兒,撫摸著他的頭說:「少吃點兒,可憐疾病再發時可怎麼辦呢?」說完,不辭而退。
果然不然,患兒服了萬紹的藥,才一小杯,咳嗽再次發作,呼吸急促,又像以前一樣吐血。孩子哭泣著說:「我吃萬先生的藥好些了,父親卻請這個人來,要毒殺我!」就這樣,病情急轉直下,眼看要有生命有危險。
胡元溪的妻子悲憤不已,責罵丈夫。胡元溪也開始後悔了。只好負疚再次來請萬全。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萬全並不記較,只是誠懇地勸告說:「早聽我的話,就不會這樣了。如果要我調治,一定要先去掉嫌疑之心,這事全交給我吧,以一月為期。」結果,只花了十七天的時間,萬全就把患兒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