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道歉」 不會有副作用(圖)


道歉沒有任何副作用。(圖片來源:Adobestock)

同理工作坊的許多參加者擔心,父母的道歉可能會帶來副作用。先從結論說起,我敢說絕對沒有副作用。跳開父母的角色,站在子女的立場來思考,答案將呼之欲出。假設有對老夫妻折磨了子女一輩子,某天忽然就過去的錯誤真心向子女道歉,子女會怎麼想?會有什麼副作用嗎?會覺得從此以後可以瞧不起父母、任意對待父母嗎?還是看見父母逐漸衰老, 決定從此盡情嘲笑父母?既然父母承認了過去的錯誤,我一定要大發脾氣,發洩過去受到的傷害和痛苦?

不會的,情況正好相反。子女反倒會激動得落淚,還會對一輩子視為仇人的父母油然升起感恩的心。他們將第一次真心對父母感到憐憫,也必然願意原諒父母。

就算有一輩子刻意唱反調、挑起爭端,只為聽到父母一句抱歉的子女,也沒有看到父母道歉後,反倒變得離經叛道的子女。即使是曾經暴力到令人髮指的父母,只要真心向子女道歉,子女將放下自尊回心轉意。他們一方面憐憫父母,一方面從中得到深刻的安慰。直到此時,他們才能從困擾自己的創傷中稍稍獲得解放。真心誠意的道歉具有這股力量,完全沒有副作用。以為會有副作用的想法,是天大的誤會。

如果大人道歉,孩子會不會變得不禮貌?大人的權威受損,之後管教不動孩子,該怎麼辦才好?這樣的猜想同樣毫無意義。那是惰性、慣性的思維,也是錯誤的想法。大人必須用盡全身的力量道歉才行,真心道歉不會有任何問題。

母親:媽媽真的對妳很抱歉。

女兒:幹嘛這樣,沒事啦,媽媽。

母親:不是,媽媽今天真的、真的太生氣了。去畢業旅行看到那樣的景象,覺得那時候沒有好好聽妳說話,非常抱歉。我實在氣得全身發抖,對不起。

必須像這樣用盡全身力量表達歉意才行。即使孩子感到尷尬或慌張而試圖轉移話題或逃避,也要將話題帶回,繼續說到孩子聽懂為止。

父母口頭告訴孩子的「我愛你」,比不上當孩子親身感受到父母愛著自己的愛。道歉也是一樣,不是一句「對不起」就好,而是要說到孩子知道身為母親的我有多麼愧疚、心痛, 讓母親的歉意在孩子心裡發酵為止,這才是真正的道歉。如果孩子有聽不懂的地方,必須面對面坐下來,再次真誠地道歉。

「媽媽心裡是那麼想的,真的。我真的對妳很抱歉。」道歉之後,接著才能深入詢問孩子感到痛苦的往事。非問不可。如此一來,治療才能像軟膏滲入皮膚般發揮作用。同樣地,面對國家暴力受害者,政府也必須拋棄面子,不以道歉為恥,整個社會的治療才能真正開始。

掌握情況後,母親不應該立刻去學校抗議,更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很生氣, 甚至想衝到你們老師面前理論。媽媽氣到沒辦法原諒老師。錯在老師,錯不在你。」

比起趕往學校解決現實的問題,母親應盡快將這種心情傳達給孩子,才是第一要務,也是最能有效安撫孩子的方法。如果母親沒有那麼做,反而先跑到學校,那樣只會平添孩子日後校園生活的負擔,徒增孩子的不滿。母親必須先集中精力在安撫孩子的心情,讓孩子感到舒適自在。如此一來,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才不會出現任何副作用。

當孩子感到舒適自在後,再向學校提出抗議,若有需要也可以轉學。只要孩子確信母親永遠站在自己這邊,親子之間形成一道穩定的聯繫,之後無論出現多麼困難的課題,都能共同攜手克服。親子之間的這種「同一陣線」的信心,能讓彼此的生活更為順遂、安適, 自然也能累積豐沛的能量。
 

本文整理、節錄自鄭惠信《好好回話,開啟好關係:用三句話暖進人心,做個支撐他人的成熟大人》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本文留言

作者鄭惠信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