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公民調查 「具國家認同感」表現最好(圖)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15日舉辦「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民意調查記者會,會上稱受訪民眾認為臺灣人在「具有國家認同感」公民素養指標表現最佳。(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0年11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15日公布「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民調」調查結果,在8大公民素養指標中,受訪的臺灣民眾認為國人在「具有國家認同感」這一項的表現最好,但在「關心社會公共議題」中,最待加強的是「不散播假消息」的表現。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民調:北京武力犯臺 6成民眾相信美國會協防
臺民調:兩岸開戰 近五成民眾願意上戰場
民調:若北京攻臺 逾7成民眾願戰
臺灣人最挺川普 逾5成樂見川普當選
習想武統臺灣創歷史地位? 民調:80%年輕人將挺身護臺
中央社報導,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家認同感」公民素養這一項目中,民調顯示,高達91.7%受訪民眾認為,「認同臺灣的歷史與文化」是重要的公民素養,有74.5%受訪者認為國人表現良好;有89.1%受訪者認同「以身為臺灣國民為榮」重要,有74.4%受訪者認為國人表現良好。
雖然認同「善盡國民責任、維護臺灣安全與利益」重要的受訪者,高達94.5%,但僅僅67.6%認為國人表現良好;89.8%受訪者認同「了解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不是其它國家的一部分」重要,73.2%受訪者認為國人表現良好。
對此,黃昆輝教授表示,自1996年實施總統直選以來,臺灣已經透過國際社會認證,是一個自由民主國家,迄今已有20多年、近4分之1個世紀,臺灣人也以擁有民主政治制度及自由社會生活為傲,但卻普遍缺乏民主素養與法治精神,探究其原因,是在推動民主改革期間,未能夠同步培育國人的公民素養。
黃昆輝說明,除了調查公民素養的重要性之外,同時調查受訪民眾認為國人的表現水準,落差大則代表努力改進的空間大,在「關心社會公共議題」中,以「分辨訊息真偽、不散播假消息」為例,受訪民眾認為這項公民素養很重要,但卻也認為國人在這一項的表現最差,反應民眾對於假訊息充斥了厭惡。
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會上表示,8大項公民素養指標是:「關心社會公共議題」、「表現人文關懷」、「落實民主法治精神」、「具有國家認同感」、「珍惜生態環境」、「展現生活美感」、「表現團體合作精神」及「具備科學素養」,採取網路問卷調查,填答者超過4千人,合計1848人完成問卷,結果具有代表性。
郭生玉說,受訪者認為「以身為臺灣國民為榮」的素養很重要,國人在這方面的表現最好,兩者落差最小,但這題受訪者大多是18歲至24歲的大學生,且在「善盡國民責任、維護臺灣安全與利益」項目上,受訪者認為非常重要,但國人的表現卻是遠遠落後,值得關注。
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李琪明則分析,民調顯示「關心社會公共議題」獲得評選為最重要公民素養,但也是被認為最需要加強的,存在著「知行落差」問題;關於「國家認同感」是公民自我認同裡重要的公民素養,其結果顯示,國人已是隱性形成集體共識,並在日常生活加以落實,形成知行合一的深層國家認同感。
另外,該基金會上月24日曾發布「國人的教育價值觀追蹤調查」。據該基金會在官網發布的新聞稿顯示,鑑於民眾的教育價值觀,對政府推動的政策及學校辦學具有重要性,該基金會繼2018年進行教育價值觀調查後,2020年繼續做追蹤調查。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在為孩子選擇學校的考量因素、針對學歷,以及培養技術專長的態度、針對教育改革及教育內涵之觀點、將英語列入第二官方語言的認同等方面,在前後這兩次的調查中,受訪者的態度趨勢相當一致。不過,在全部項目中改變幅度最大的,是受訪民眾相信「補習對孩子就讀一所好學校是重要的」,增加比率達8.0%。
至於其它調查項目與調查結果分別為:民眾因重視一技在身,有超過半數者會為孩子選擇就讀科技大學,因此有高達87.7%的受訪民眾同意「學得一技之長比擁有家財萬貫重要」;民眾支持臺灣教育應該要大幅改革,從知識教育轉變為思考教育,因此有高達84.9%的受訪民眾贊同,將「升學導向」的知識教育,轉變為「問題解決導向」的思考教育。
超過七成民眾認為國民教育階段應該要培養學生品格特質與判斷能力,至於受訪民眾認為在接受國民教育階段所傳授的品格教育,應培養的重要特質依序為:認真負責(78.6%)、誠實守信(77.3%)、尊重他人(74.5%)、團隊合作(73.7%)、社會關懷(64.2%)。
有66.6%的受訪民眾支持「國小到高中職的課程內容,應該以臺灣為核心,培養學生對臺灣的地理、歷史、文化有完整認識」;高達88.1%的受訪民眾贊同,在面對國際競爭與全球化潮流之下,臺灣應該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