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歲就任教名校 抗戰時被稱為當代文天祥(圖)
一代國學大師林尹,被時人稱作當代的文天祥、史可法。(圖片來源:仰岳翻攝/大紀元)
一代國學大師林尹,他是章黃學派的主要傳人。
在對日抗戰的前夕,他放棄教職親赴前線作戰數年,然而卻不幸遭捕。
在獄中的他作絕命詩自況,感動了敵偽特務首領而得以脫險,他也因而被時人稱作當代的文天祥、史可法。
在中共奪取政權後,他到臺灣任教職,這時他過的不是安逸的生活,他面臨的是比日軍侵華更大的挑戰……
林尹出身學術世家,年幼時期就飽讀詩書,他十六歲時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第一堂課就在課堂上當眾作詩《秋夜感懷》:
白露曖空月滿天,更身景物益淒然。悲秋蟋蟀鳴東璧,落葉梧桐逐逝川。
大壑移舟唯有限,煦於失水待誰憐。百年身世千年慮,幾度寒窗夜不眠。
此詩中的一句:百年身世千年慮,讓當時的教授、文字學大師黃侃大為讚賞!於是對林尹特別器重,還特別帶他回家親自督教傳授文字之絕學,歷時二年。畢業後林尹隨即考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僅一年就提出《溫州方言》論文,得到了碩士學位,獲聘為河北大學中文教授,當時他年僅十九歲,為各大學中最年輕之教師。
當時中文系曾有許多學生見他年紀輕,因而就在課堂上出了許多古書上難解的問題考他,但每回林尹教授都是侃侃而談,對答如流,讓在場的學生心服口服。
情操志節比擬文天祥、史可法
1936年,他的恩師黃侃、章太炎先後離世,林尹決意繼承章黃學派之文字絕學,發揚光大。不久後對日抗戰爆發,他投入抗日救國的行列擔任華北特派員,負責民眾組訓工作。並在山西一帶與日軍進行游擊戰。1938年日軍發動武漢會戰,情勢危急,林尹臨危受命,任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主任委員,組織民眾牽制日軍行動,在任職的幾年間屢建奇功,六度受到蔣委員長的親自嘉獎。
1941年,林尹在一次行動中不幸遭日軍情治人員抓捕,之後交與汪精衛偽政權處置。汪精衛久聞林尹的才學出眾,以教育部長的高官及重金利誘其投降任職,但林尹不為所動,並當場大罵汪漢奸。於是遭關入大牢,期間汪對林尹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
蔣委員長知道後,立即要求中統局長朱家驊不惜一切代價務必營救林尹先生,並暗中派人前往慰問,在獄中的林尹抱著必死的決心,寫下了絕命書:
尹本自書生,才非世出,遭國顛沛,荷蒙厚遇,責重山嶽,危履虎尾,竭誠效愚,屢蹈凶機。何意駑鈍致遠,終至殞越,積慘既深痛心實甚,感天地之正氣,念先叔父之遺言,臨危受命,古著明訓,殺身成仁,必有後起。故自被執,生死以之,鉗口結舌,忍受刑毒,慷慨激昂,惟求速死。由漢解寧,由寧轉滬,多歷崎嶇,倍嘗艱苦。
獄中遇xx同志口誦公等來電,對尹眷眷顧念之情,為之五內震悼,悲感不已。忠不顧死,義不負心,尹自當把握時機以報大德。惟故鄉方遭兵燹之災,老父少子消息靡通,此則有待於公等之善其後耳。臨風嗚咽,不盡孤臣之淚,泣涕陳辭,諸維鑒察!
之後林尹先生被綁赴刑場,為了讓他屈服,汪偽政權特務首領差人當場槍殺了幾位民國軍被抓的同志,威脅他若不投降將面臨一樣的下場,但是林尹始終不屈服,汪只得將其還押大牢。不久後又將他綁赴刑場,故技重施接連三次,林尹堅毅的決心始終未曾改變。
他又做了絕命詩道:
此心同日月 此志擬冰雪 日月長光輝 冰雪終皎潔
昔思李郭功 今灑文山血 忠義分所安 慷慨成壯烈
翹首望天衢 悠悠恨無極 家國遭屯蹇 中原遍荊棘
生死寧足論 憂時心惻惻 但為後來者 無忘滅虜賊
林尹先生遂得以脫險逃往香港,由於他的忠義精神和抗日戰爭時期的貢獻帶給了他極大聲譽,時人稱他為當代的文天祥、史可法。在抗戰勝利後,林尹被推選為第一屆國大代表,若當官應可平步青雲,但是他一向視富貴如浮雲,只願到四川大學文科擔任教授。
繼文字絕學 復興傳統文化
1949年中共奪取政權後林尹先生舉家來臺。這時的他憑國大代表一職本可過著優渥的退休生活,但是他自願至臺灣師範大學執教。
而中共奪取政權後不久便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準備將神傳的漢字簡化、變異,至1966年進一步發起了文化大革命,文史精英人士幾乎死亡殆盡,中華文化面臨空前浩劫。
為抗衡中共對傳統的破壞,在同一年林尹先生便與孫科、王雲五、陳立夫等一千五百名文化精英人士聯名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隔年由總統蔣介石先生親自任中華文化復興總會會長。
林尹先生深切瞭解文化傳承的重要,「章黃學派」主事者章太炎、黃侃在抗戰前夕先後離世,其門下弟子經文革後已寥寥無幾,文字絕學承傳幾近消亡,他帶著師兄弟潘重規、高明等人建立師大、政大、中國文化學院國文研究所,之後又執教於政治大學、東吳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各校,一待就是三十餘年。
這期間東亞、日韓各地學子得知林尹仍任教之事紛紛負笈來臺,學成後回國設立國學相關科系,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時蔚為風氣。他在臺任教三十餘年,培育了近百名國學博士及四百多位國學碩士,當時各大學中文系執教之教授十之八九均出於其門下。
這時教育部長張其昀創立了中華文化學院(日後的文化大學),他委請林尹先生主持建立中國文學研究所,建立之初總統蔣介石先生就親自到訪,任教中的林尹與其多有互動,二人在對日抗戰期間就有往來,彼此惺惺相惜。曾有位學生回憶當時的場景:
當時記得是大忠館華風堂劇場剛建成的日子,蔣介石總統前來探望研究所的學子,並精神講話。在演說中他提及過去國共戰爭失敗的教訓、文革的慘痛,寄望於文化復興之事業……
在演說的過程他一度哽咽。他說修文偃武、復興傳統文化是我們未來的唯一之路……
林尹也深受其感召,每當上課時仍念念不忘地提醒學生要以復興傳統文化為終身志業,他說道:我國優美文化藉文字以表現。如文字遭破壞,則斷絕文化之命脈。
林尹親力親為地為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完成了《周禮今注今譯》一書,之後成立「中國文字學會」擔任理事長一職。在任教期間也整理過去的授課筆記完成了《文字學概說》、《訓詁學概要》、《中國聲韻學通論》等數十本著作。
林尹認為讀書必先識字,中國傳統之文字可謂形、音、義三者皆備,而三者之中以音為要,以音為基礎則可循其形與義,然而近代之學者普遍認為聲韻學難懂難學,而他得自章黃學派之真傳,尤其專精於聲韻,因此責無旁貸,所以他獨立完成了中國聲韻學經典著作《廣韻》一書的校勘工作。
文化復興運動期間,他又召集數十位門下弟子進行編修各類字典的工作,其中以《中文大辭典》為最,此書收單字近五萬,詞彙近四十萬條,共八千萬餘言。每個漢字都清楚說明構造,形、音、義之變遷,歷代學者註釋、古籍出處、皆一一考證,為當時篇幅最龐大、內容最完備的中文辭典,著名文字學者陳新雄曾讚譽道:此誠學海之津梁,儒林之瑰寳。
同時他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教育部標準字體審定工作」,從1973年開始,每週開會檢討,即使身患重病仍不間斷,至1982年歷經近十年始得完成。讓教育部得以頒訂《常用國字標準表》、《次常用國字標準表》、《罕用國字標準表》,也讓日後電腦中文字體得以統一,林尹教授於這一切工作完成的隔年因病過世,享年七十四歲,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參考資料:
◎景伊文化藝術基金會網站:http://www.jingyilin.org/
◎陳新雄撰《百年身世千年慮之林尹教授》中國語文通訊第八期
◎劉克雄編著《漢字入門》附錄三:蜂腰繼絕傳薪火——懷念我的恩師林景伊(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