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台灣經濟成長陷入2困境 學者提3建言(圖)

 2020-10-24 11: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目前台灣經濟面臨了製造業產業外移,服務業則受限於政府管制嚴,並且對此提出三項建言。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目前台灣經濟面臨了製造業產業外移,服務業則受限於政府管制嚴,並且對此提出三項建言。(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看中國2020年10月24日訊】中經院昨日以舉行于宗先院士紀念研討會,副院長王健全在演講中指出,目前台灣經濟面臨了製造業產業外移,服務業則受限於政府管制嚴,政策缺乏「產業化」思維,導致青年薪資成長有限,並且對此提出三項建言。

據《自由時報》報導,此外,王健全還指出,近年美中貿易戰,加上疫情推波助瀾,境內出現「產業M型化」趨勢,國內高科技、半導體、自行車、網通和資安等相關產業陸續迎來轉單、台商也回流資金等浪潮;相較下,傳產、跨境服務業依然維持低迷景氣,相關情形也反映於各產業類股走勢。

王健全說,目前台灣服務業佔整體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達7成、就業人口約6成,「但服務業在政府管制下,缺乏產業化發展空間。」王稱,台灣游資充沛,目前國內有10兆的超額儲蓄、20兆的保險資金,但這些錢多流往房地產或者投資國外高收益債。

王健全呼籲中央部會應擺脫「監管」思維,負擔產業化任務,並依此訂出KPI(關鍵績效指標),把資金導往服務業,促進產業升級,創造高薪就業機會。

王健全舉長照為例,建議衛服部規劃長照產業化政策,使長照機構擺脫陳舊的老人院形象,並打造五星級長照服務,提高長照產業的附加價值,未來包含醫材、心理諮商跟營養保健人才等都有更多發揮、薪資成長的空間。

其次,王健全認為,國內大學合計逾160所,大學氾濫導致大專以上人力過度供給了,但國內無法消化這麼多人才,導致「國內藍領人才供不應求,白領人才則供過於求」。

目前台灣有97%高中生念大學,相較之下,南韓約7成、中國約5成、瑞士跟德國則不到4成,國外大學人才可以憑學歷拿到高薪,但非大學生也能通過技職體系維持一定薪資水平,教育供需失衡的問題需要改善。

製造業部份,王健全則指出,台灣自1995年受到電腦低價化影響,加上錯失了2000年手機興起的商機,讓電子業走入微利時代,以OEM代工模式來主導產業發展,在cost down思維之下,台灣製造業面臨產業、人才外移等困境,這也是很大問題;並說,近幾年製造業出現AI等智慧化、數位化的發展契機,建議台灣製造業應把握機會,提高產業附加價值。

責任編輯: 許天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