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成語典故】一鳴驚人——春秋霸主楚莊王的故事(圖)

作者:秦山整理  2020-09-17 17: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南宋摹本《女史箴圖》中的楚莊王與樊姬。
南宋摹本《女史箴圖》中的楚莊王與樊姬。(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一鳴驚人,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不飛則已,一飛衝天」常與「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連用。後世用「一鳴驚人、一飛鳴、衝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但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

「一鳴驚人」的出處有三個。

其中之一是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是司馬遷對戰國齊國的記載。

淳於髡是齊國的一個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之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隱語,又好徹夜宴飲,逸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託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間。齊王身邊近臣都不敢進諫。

淳於髡用隱語來規勸諷諫齊威王,說:「都城中有只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隻鳥是怎麼一回事嗎?」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衝雲霄;不叫則已,一叫就使人驚異。」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達三十六年。這些話全記載在《田完世家》裡。

但是,「一鳴驚人」這個成語最早的藍本為戰國韓非記載的春秋楚莊王的典故,出自《韓非子.喻老》: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楚莊王執政三年,沒有發布過命令,沒有處理過政事。右司馬侍座,用隱語對莊王說:「有一隻鳥棲息在南邊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這鳥該怎麼稱呼?」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用來長羽翼的;不飛不鳴,是用來觀察民眾的習慣。雖然沒有起飛,一飛必定衝天;雖然沒有嗚叫,一鳴必定驚人。你別管了吧,我已經知道了。」

過了半年,莊王就親自處理政事了。廢掉的事情有十件,興辦的事情有九件,誅殺了五個大臣,進用了六個處士,結果把國家治理得非常好。莊王起兵伐齊,在徐州打敗了齊國,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地會合諸侯,於是稱霸天下。莊王不讓小事妨礙自己的長處,因而能有大名;不過早表露出來自己的才能和韜略,因而能有大功。所以《老子》說:「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正史中,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中有更為詳細的記載。伍舉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莊王即位三年,從未向國內發布過任何政令,日日夜夜尋歡作樂,還向國內下了道詔令:「有敢進諫的格殺勿論!」伍舉入宮進諫。莊王左手懷抱鄭姬,右手懷抱越女,坐在歌舞樂人中間。

伍舉說:「希望向您進獻一個隱語。」接著又說:「有一隻鳥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飛不鳴,這是什麼鳥呢?」莊王說:「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過了幾個月,莊王更加淫佚放縱。蘇從大夫就入宮進諫。楚莊王說:「你沒有聽到我的詔令嗎?」蘇從回答說:「捨身而使您賢明,這是我的夙願。」楚王於是就停止淫佚作樂,開始處理政務,殺死了幾百個罪人,擢升了幾百個有功之臣,任用伍舉、蘇從管理政務,舉國上下十分擁護。當年楚國滅亡庸國。六年(前608),楚國討伐宋國,得到五百輛戰車。

有史學家對楚莊王的解讀是:楚莊王是個非常精明的國君,一出手就是雷霆萬鈞之勢,一鳴驚人,一飛衝天。楚莊王三年中在幹一件事情,就是調查研究、考察大臣。楚莊王把自己偽裝成一個糊塗的國君,卻在暗中瞭解實情。楚莊王是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後世有的學者對「一鳴驚人」這個成語不同出處的解釋是:這或許並不矛盾,可能齊威王也被問過這個隱語,然後想起楚莊王說過的話也頓然醒悟,脫口而答。

楚莊王(?-前591年),羋姓,熊氏,名旅(一作呂、侶),楚穆王之子。他是東周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之一,名列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在中國歷史上是個非常有名的君主,還有一個關於楚莊王的著名典故——絕纓之宴,出自漢代劉向所著的小說集《說苑.復恩》篇。明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誌》第五十一回中對此也有詳細描述。這個典故後來還演變成著名的京劇《摘纓會》。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戰亂不斷。楚莊王依靠名將養由基一次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統統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餚,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莊王乃命點燭夜宴,還叫寵愛的美人許姬向文臣武將們敬酒。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這時一位官員斗膽拉住許姬的衣袖,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並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纓帶。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完,卻傳令不要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現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聽楚莊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下,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席散回宮,許姬怪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係。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責任,加以責罰,顯婦人之節,而傷國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歡,非寡人出令之意也。」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絕纓之宴」。

過了三年,晉國和楚國交戰,有位大臣總是在前面衝鋒陷陣,五度交鋒五度奮勇作戰,帶頭擊退敵人,最後終於獲得勝利。楚莊王訝異地問他說:「我的德行淺薄,又不曾特別優待你,你為什麼毫不猶豫地為我出生入死到這樣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說:「我本就該死!從前喝醉而失去禮節,君王您隱忍而不誅殺我。我始終不敢因為君王您蔽蔭的德行而不顯揚地加以報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夠肝腦塗地,用頸上的熱血濺到敵人身上很久!我就是那天晚上帽上纓帶斷的人哪!」於是打敗晉軍,楚國因此而得以強盛。《說苑》中評到:「此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也。」

楚莊王雄才大略、志向高遠,他最終成就霸業,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資料來源:

《史記.滑稽列傳》

《韓非子.喻老》

《史記.楚世家》

《說苑.復恩》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