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班固東晉孫盛 秉筆直書史事(圖)


東漢歷史學家班固秉筆直書史事。(網絡圖片)

東漢的班固,險些被殺掉。班固之父班彪為續《史記》而著有《史記後傳》數十篇,班彪死後,班固回到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家鄉,整理老父遺留的史稿,立志完成父親的遺業。不料後來有人上書告密,說他私修國史。明帝劉莊即令逮捕班固,並將他父子的史稿全部沒收。班固的弟弟班超為救老哥,隨後趕到洛陽,上書陳述班固著書的用意。劉莊原以為班氏父子的史稿中可能記錄了皇帝的醜惡之事,但親自審查之後,覺得內容並無違礙,而且文筆極佳。於是便下令釋放班固,並任他為蘭臺令史,參預編修國史。假如沒有班超上書援救,而史稿中又有犯忌之處,班固即使不被砍頭,恐怕也要在監獄裡長期安家。

東晉孫盛《晉陽秋》犯忌 差點被桓溫滅門

東晉中葉,大司馬桓溫專權,視皇帝為傀儡。桓溫自恃威勢,素有篡位稱帝之心,曾撫枕慨嘆:「男兒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桓溫率步騎兵5萬北伐前燕,在枋頭(今河南省淇縣東南),遭燕軍突襲,晉軍大敗,死傷3萬餘人。桓溫南征北戰,屢建大功,這是他軍事生涯中一次最大的敗仗。

在他的手下做參軍的孫盛,博學多才,曾做過著作佐郎,寫了一部晉代史書,取名《晉陽秋》,當時被稱作良史。《晉陽秋》一書中如實記錄了桓溫在枋頭吃敗仗的經過。桓溫這時權勢正隆,廢皇帝司馬奕為海西公,立司馬昱為帝(簡文帝),緊鑼密鼓地為篡位做準備。他看罷此書,大為惱怒,孫盛已告老還鄉,他便威脅孫盛的兒子孫潛說:「枋頭一戰固然失利,但決不像你父親所寫得那樣。如果這部史書得以流傳,將關係到你孫氏一門的存亡。」意即要是不改,我將殺你全家。

孫潛連忙叩頭謝罪,說一定請父親刪改。哪知孫盛生性強直,不畏權貴,不但不接受兒子的請求,還把他狠狠教訓了一頓。諸子見老爹如此強硬,都跪在他面前叩頭哭泣,求他為一家百餘口人的性命著想,刪改《晉陽秋》。孫盛更怒,又大發了一頓脾氣。兒子們見勸說無效,便瞞著老爹,把書中犯忌之處偷偷做了刪改。

一場滅門大禍終於得免,而桓溫也如願以償地掩蓋了那段不光彩的歷史。哪知孫盛早有預見,事先將《晉陽秋》的定本抄寫了兩部,寄往前燕收藏。後來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廣求異聞,從遼東得到了這部書稿的原本,桓溫篡改歷史的企圖終於未能得逞。

文天祥《正氣歌》列述正氣12例,開篇第一例便是:「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董狐是晉國太史,也以直筆寫史而名傳後世。但崔杼為隱惡而亂殺史官,卻給後世史家造成精神上的威脅。可以想像,崔杼如果將手中的屠刀一直揮將下去,寫史的人再多,終有斬盡殺絕的時候,而歷史的真相,也將被徹底掩蓋。於是春秋時期的一些史家開始採取口傳史事的辦法,或是多用「曲筆」以避禍。

中國古代史官所遭受的重重厄難,並沒有嚇倒後來者,齊太史不畏艱險、冒死直筆寫史的精神氣節,代代相傳,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那麼一些將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以史家應有的不屈不撓的錚錚鐵骨,以對歷史、對後人負責的可貴精神,秉筆直書史事,才使許多歷史的真相傳諸後世。

本文留言

作者梅桑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