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欠美國1.6萬億美元:這可怎麼辦?(組圖)

 2020-09-11 09: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美債前10大海外持有國家及地區
美債前10大海外持有國家及地區(作者博客)

【看中國2020年9月11日訊】看題目,你可能覺得我寫錯了。

眾所周知,中國持有1.1萬億美元美國國債,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國海外最大債主,只有美國欠中國錢的事兒,哪有中國欠美國這麼一大筆錢的事兒?

然而,我並沒有寫錯。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導,當地時間2020年8月13日,美國田納西州眾議員馬克-格林(Mark Green)、亞利桑那州參議員瑪莎-麥克薩利(Martha McSally)和田納西州參議員瑪莎-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在眾議院發起一項議案,要求中國償還美國兩萬個家庭超過1.6萬億美元的歷史主權債務,下圖即為瑪莎的推特聲明。

美國亞利桑那州參議員瑪莎-麥克薩利的推特截圖
美國亞利桑那州參議員瑪莎-麥克薩利的推特截圖(作者博客)

你可能會無比驚訝,中國啥時候欠過這麼一筆巨款了?難道美帝又在造謠?

此事真的是說來話長。

清朝滅亡前夕,忽然認識到現代化的重要性,於是掀起了全國修鐵路的熱潮,但你知道的,為了應付以前的賠款以及官僚系統支出,政府一直都沒錢。

1911年,為了修建湖廣鐵路,在當時郵傳大臣盛宣懷主持下,清政府通過美、英、法、德四國銀行發行債券,借款600萬英鎊(當時英鎊是金本位,這筆錢相當於44噸黃金),年息5厘,每年支付一次利息,40年到期歸還本金,本息償還的最後期限是1951年。

你懂的,就在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滿清玩兒完。

1913年,面對滿清留下的爛攤子,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捉襟見肘,於是在1913年向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發行「黃金融資債券」,借款2500萬英鎊(約合黃金182.5噸),史稱「善後大借款」。這筆借款年息5厘,每年支付利息2次, 47年到期,名義上需要償還至1960年。

這兩種債券,海外存世量頗大,二手貨網站上,經常可以見到它們,而所謂的1.6萬億美元的欠債,就是這兩個債券的事兒。

中國欠美國1.6萬億美元:這可怎麼辦?
1911年,清政府為了修建湖廣鐵路通過美、英、法、德四國銀行發行的債券(左)
和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在1913年向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發行「黃金融資債券」(右)

有人說,這都是什麼鬼年代的事兒了,美帝現在拎出來要賬,也不怕世人笑話。比方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賈晉京,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認為,美國人自己就會把這個事兒當個笑話……但我想說的是,這事兒可不僅僅是個笑話,尤其在當今的中美關係之下。

注意看上面這兩種債券,題目上都有「Chinese Government」字樣,這意味著,是當時中國政府名義的借款,只要自認為繼承中國這一國際政治主體的合法政府,都有義務償還這筆債務。

無論是袁世凱之後的北洋政府還是後來的民國政府,對這兩筆債務都是認賬的,「湖廣鐵路債券」一直按時付息到1930年,而「黃金融資債券」則償還至1939年,後來都因戰爭原因,無力償還而暫停支付。

幹嘛還要償還這些債務?是北洋政府的那些軍閥頭子們傻,還是後來南京國民政府傻?

他們當然都不傻!

在西方資本市場,對於以國家名義的借款,有嚴苛的要求,就是它必須承認以往的政府債務,按時支付本金利息,歷史債務處理乾淨,才有資格到市場上去借新錢。否則的話,像西方的政府,隨時會因為選舉而上台下臺,一個新政府上臺了,就不認舊政府的債務,這像什麼樣子嘛?!

當然,新政府可以不承認舊政府的債券,那也行,相當於新政府「自絕於」西方資本市場,那等你什麼時候想來資本市場借錢,對不起,以前的政府債務,連本帶利,你還是要還……

有個很好的「前車之鑒」,是蘇聯。

1918年蘇聯成立後,列寧很霸氣地簽署了《取消所有國內外債務令》,宣布拒絕償還沙皇時代的政府債務(大約185億金盧布),這一結果直接導致了蘇聯內戰爆發。

1918-1922年,多個債權國派出貨真價實的干涉軍,支持反蘇的白軍,與蘇聯紅軍開展長達4年的內戰,要不是有托洛茨基這樣的軍事狠角色,新生蘇聯幾乎被掐滅。就在戰爭初期,導師列寧差點兒頂不住,給西方喊話說,你們承認蘇聯,我就給你們還債。

可惜,當時的歐洲聯軍和白軍覺得勝券在握,拒絕了導師的主動投降行為。

蘇聯穩定下來之後,開始和西方談判,要求西方賠償內戰損失395億金盧布,然後才會考慮償還185億金盧布的債務——雙方的談判,自然是不歡而散。

蘇聯的工業發展急需資金,但就因為沙俄債務問題,始終無法從西方獲取資金,只能依賴於私人渠道或者個別「友好國家」(主要是德國和捷克)借款,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

1980年代,蘇聯與西方開始緩和關係,再次希望在西方資本市場發行債券。但是,沙俄最重要的債權人法國,就重提沙皇俄國時期的債務——1990年10月,蘇聯與法國達成協議,願意償還一部分債務。

你懂的,協議剛達成一年之後,蘇聯就成為了歷史。

但是,繼承了蘇聯國際地位的俄羅斯,承認了這份協議,1997年,俄羅斯最終償付了這筆由沙皇政府欠下的4億美元外債,時隔80年之後,那些債券持有人得到了部分償付。

1949年,中共國成立後,當時的政府也和當年的「革命導師」一樣霸氣宣布:拒絕償還以前政府所欠下的所有債務,這當然包括「湖廣鐵路債券」和「黃金融資債券」。

前幾十年,我們不怎麼和西方打交道,也不需要到西方資本市場上融資,這些債務,就好像真的不存在一樣——但,這些債券及相關債務問題,卻一直都亙在那裡,並未主動消失。

具體到不同的債權國,也有不同的情況。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戰敗,本身面臨賠款,扯不清楚,也就沒法追債了;俄羅斯變成了蘇聯,為和沙俄劃清界限,也不怎麼考慮追債,法國人借款數額小,更不怎麼在乎——只有英國和美國,沒有以上這些問題,自然還是堅持「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之前,臺灣的民國政府,自認為才是中國的合法政府,他們當然不會否認這兩筆債務,但肯定也不想當冤大頭,所以就一直拖著,拖到了1990年,眼看著收復大陸無望,乾脆發表了一份聲明:「臺灣擱置償還一切舊債務,直到收復大陸為止。」

當主流國家都認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合法代表之後,再加上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有了想從西方資本市場借錢的想法,追債的事情自然就來了。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後,美國有300多個當年債券的持有人,向阿拉巴馬州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聯合訴訟,要求中國政府償還這些債券的本息2.2億美元。1982年9月,法院判決原告勝訴,要求中國政府,連本帶利賠償4131.3萬美元。

要知道,剛剛建交的中國和美國,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蜜月期」,時任美國總統里根,才不想因這點兒屁事而影響和中國的關係,所以他授意美國司法部,給予了中國政府對這筆債務的「國際豁免權」——隨後,中國政府在美國提起上訴,並在白宮的幫助下獲勝,還債的危機才得以化解。

關於英國人所持有的債券,就在中國和英國就香港問題達成協議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就向中國提出,要求償還「湖廣鐵路債券」和「黃金融資債券」中涉及英國的資產,並揚言如果拒絕償還,中國將失去進入英國金融市場的權利。

注意,當時的中國政府,可並沒有把這個事兒當笑話,而是與英國政府及債權人認真談判,雙方都做出理性讓步,最終達成2350萬英鎊的和解協議,英國債主的事兒,也算解決了。

美國重提這兩種債券的問題,始於2004年。當時,有個叫做美國債券持有人基金(American Bondholders Foundation,簡稱ABF)的組織,根據他們的測算,美國人當時大約認購了這兩種債券的1/4,而且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量接手這兩種債券,現在是這兩筆債務的最大債權人。

2004年的時候,ABF就向紐約法院提起訴訟,他們還聲稱,考慮到將近一百年的利息累積、通貨膨脹以及賠償費用,美國目前存有這兩批中國債券,價值1.83萬億美元。

當時的美國小布希政府,以反恐為核心國策,中美關係依然處於較好時期,這事兒自然就沒鬧出什麼大動靜。

但是,到了2019年,美國民間注意到川普(特朗普)政府與中國的關係急劇惡化,ABF及時地重提這筆債務,並且經過更詳細的測算,認為美國大約有5000名債權人,加上利息、通脹以及賠償費用,中國政府需要支付的債務總額度應該在1萬億美元以上。

到了今年,就變成了2萬名債券持有人,總額度1.6萬億美元。接下來的思路,有很大的可能會被川普政府用來作為對付中共的工具——更何況,川普還一直在說,要就新冠疫情向中共追債……

對於疫情爆發之類的問題,國際上素來有「主權豁免」的做法,所以所謂的新冠疫情追債,更像是競選策略,但這兩種債券的追債,可不僅僅是笑話,而是西方關於政府債務追溯的慣例……

在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的今天,如果美國法院正式判決中國政府需要為這兩種債券支付資金,接下來的事情,那可就不是一點點的麻煩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