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專家:看來全面封城抗疫 可能是大錯特錯(圖)

 2020-09-08 22: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疫情 紐約 封城  空蕩蕩
因為疫情,6月的紐約街頭空蕩蕩。(圖片來源: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9月8日訊】自中共病毒大爆發後,「封鎖」措施成為各國普遍採用的防疫手段。不過,週日(9月6日)美國政治分析家、歷史學家、專家邁克爾.巴隆(Michael Barone)發文表示,「看來封城抗疫可能大錯特錯」。

專家:全面封城抗疫 可能是大錯特錯

《紐約郵報》報導,邁克爾.巴隆(Michael Barone)是美國政治分析家、歷史學家、專家和記者。週日(9月6日),他《紐約郵報》發表題為《看來封城抗疫可能大錯特錯》的文章指出,(全國)「封鎖」事實上是一種「創新之舉」,是從未有過的防疫措施。

他指出,1957∼58年發生的亞洲流感,使7萬至11.6萬名美國人喪生,佔美國人口0.04%∼0.07%;而1968∼70年的香港流感,造成約100,000人喪生,佔人口的0.05%。

然而,「我們從來沒有通過鎖國來應對瘟疫」。

作者指出,截至9月初,美國有大約186,000人死於中共病毒,佔當前人口的0.055%,這個數字會繼續升高,但與上述兩種流感對人類造成的影響程度類似,並且對於65歲以下的人群而言,中共病毒致命性要比流感低。然而,此前的流感並未導致大範圍的封鎖;沒有大規模停課;辦公大樓、工廠、飯店和博物館等等一律不關。

那為什麼今天應對中共病毒的態度如此不同?

文中分析指出,原因之一也許是因為人們越發迷信於科學,並相信政府干預的能力——如果可以通過制定公共政策來影響氣候變化,那也同樣可以通過行政措施來消滅病毒。

於是,政府「拉平曲線」的初衷,順理成章變成「消除病毒」的手段。

作者指出,事實已經證明,堪稱「報復性保護」的措施,未必能起到保護作用。實行持續封鎖的領導人聲稱是在「遵循科學」,但這種做法的效果或許減少病毒的立即傳播,但卻帶來更多弊端。例如由於封鎖,癌症篩查、心臟病發作治療和藥物濫用諮詢等等受阻,可能會導致大量的病人死亡,以及下文中提到的經濟影響等等。

文章援引格雷格.葉普(Greg Ip)上週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文章指出,封鎖防疫「過於生硬,且代價昂貴」。這觀點支持了川普(特朗普)總統在4月中旬的說法:「長期封鎖和強迫性經濟蕭條將對公共健康造成巨大和廣泛的傷害。」

文章指出,作為對比,韓國和臺灣、紐西蘭等島國,沒有採取極端的封鎖措施,但卻成為成功防疫的典範。

作者在最後指出,面對大流行,政府或許可以起到疏導作用,但卻永遠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無法完全消除風險。當其嘗試減少一種風險時,可能會增加其它的風險。在這種不確定之中,人們會犯錯誤,就像封鎖。

調查發現:紐約六成患者都是居家被感染

據美國媒體報導,5月6日,美國紐約州長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報告是對113間醫院、近1300宗確診數據,以分析紐約州內中共病毒的傳播方式。

讓人驚訝的是,最近入院的絕大部分患者,都是遵循居家命令的人士。州長指出,有66%住院患者是退休人員或失業人士,而並非定期上班者。

統計數據指出,有18%新病例來自養老院、4%來自輔助生活設施、2%來自集體護理設施、2%來自遊民收容所、不足1%來自監獄,8%為其他。這意味著,絕大部分受感染者其實都是居家人士。

庫默坦言:「情況令人感到十分意外,大部分的人也是住在家裡。我們一直以為是公共交通工具傳播病毒,因此對公交採取了特殊的預防措施,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些人其實是留在家中。」

這些數據是不是也是在告訴大家,全面封城其實對控制疫情無效或收效甚微,而封城付出的代價或許比疫情本身更大?


責任編輯: 海兒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