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開第一槍?(圖)


川普總統和夫人參加共和黨大會(圖片來源: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8月30日訊】解讀中共國的語言很困難,即便是被稱為黨國喉舌的《環球時報》,也是顛三倒四,和戰之間,自我矛盾,不知所云,但是,語言只是煙幕心理戰。

白邦瑞是真正中國

拆穿中共戰略煙幕彈第一人就是白邦瑞,白邦瑞的《百年馬拉松》揭露中共百年超英趕美的大計畫,中共是馬克思主義代理人,幹掉資本主義國家,奴隸全世界的信念,從未改變。第二人就是羅伯斯伯丁,所以,我們就來解讀這一句話的意義,以及中共是否對臺灣進行軍事冒進主義。

中共對世界的隱形戰

過去我的專欄說過:中共對世界已經發動無煙硝的隱形戰爭,因為中共深知導彈無法征服人心,但是金錢可以。

四十年下來,中共自以為歐洲各國政經界已被控制,只要分析德國對中共政策左右兩難,就知道,紅色力量深入骨頭,正在左右德國政壇,如果中共可以控制美國,中共就是天下第一了。

長期以來,毛澤東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被他的紅色黨國門徒奉為座右銘,所以搞宣傳,搞滲透,本來就是心理戰爭的一種,無須小看,也不要中計,斯伯丁在書中說:「今天美國被中共搞到幾乎要倒臺,民主崩盤,原因就是西方國家太輕敵,自以為民主制度刀槍不入,卻忘了資本主義的基礎就是金錢,所以用金錢可以打敗民主,西方國家所謂‘民主防衛’,事實上很脆弱。」

斯伯丁曾經在美國空軍服役,飛過隱形戰機,後來進入華府擔任中國戰略專家,以及聯席會議參謀,他所寫的《隱形戰》最經典的話——「西方世界睡覺的時候,中共對西方的戰爭早已發動」,軍事武力的戰爭是最後的選擇,能夠從超限戰爭控制敵國,武力就只是備而不用,從這句話可以分析出——是否開第一槍,根本無關戰局,如果到了中共必須先開槍的時候,那就是中共已經輸的時候,因為一旦動刀動槍,即便征服臺灣,也無法統治臺灣,光戰後復原工作,就是一筆大錢,更需要一段很長時間,拿下一個廢墟島嶼是智者所不為。

中共不會輕易動用軍事

我是從這個觀點看待台海戰爭,99%不會發生,因為只要有1%可以用非武力方式拿下臺灣機會,中共就不會動武,何況臺灣如此脆弱的民主,要找一位聽話的紅色代理人,透過民主選舉掌權,代價最低,你說會很困難嗎?馬英九突然做好眼袋手術,假裝青春,奮起發言,正在透漏這樣的訊息。

斯伯丁的分析,是以美國為樣本,書中的開場,斯伯丁說了一個故事:

2016年,斯伯丁想要做一個研究,這個研究的題目是「中共如何透過美國政客,以及華爾街菁英,影響美國的政策」,斯伯丁找到的合作對象是華府前五大的智庫,一開始題目被接納了,但是,一週之後,斯伯丁接到電話通知——他的研究計畫被取消了。後來,斯伯丁發現,這家美國頂尖智庫的背後出資者,都是華爾街親中金融家,以及華府親中政客,這家智庫的名字就暫時保留了。

從智庫到政客到媒體網路,川普(特朗普)說,中共已經掌控半個美國這是實話,一旦拜登當選,中共就可以控制美國,這話也很真實。

美國已經被入侵四十年

斯伯丁以自己的親身經驗發現——美國被紅色入侵,不輸臺灣、澳洲、紐西蘭以及加拿大,至於歐盟國家更是嚴重,歐盟從90年起就陷入衰敗,長期政治上的左右之爭,給了中共機會,中共用經濟利益,掐住西方國家脖子,這種狀況絕非一朝一夕,而是一段很長時間的布局,但是,西方國家被侵入,無聲無息,還以為中共是可以當朋友的國家,甚至相信中國會走向民主,最後證明完全錯誤,中共是獨裁政體,若走向民主,給人民自由,就是意味著中共就要讓出權力,這一點是中共無法接受的。所以,美國扶持中共強大,中國人反而生活更苦,好康的只有和掌權者沾上邊的少數人,這是中共的現實狀況。

美國政壇充斥紅色木馬

中共的紅色力量進入美國議會政壇,甚至國務院,已經不是新聞,斯伯丁說;從小布希時代,被任命為勞工部長的趙小蘭,家族企業就是紅頂商人航運巨頭,從中共手上拿到很多好處,趙小蘭的丈夫麥康諾更是眾院領袖,寫《秘密帝國》的史懷哲(Peter Schweizer)書中揭露,目前被民主黨提名的拜登,2001年大力促成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永久正常貿易國關係,而他的兒子杭特,被揭發從中共手上大撈錢,現在為了選舉,才被迫退出「渤海華美控股公司」。

史懷哲書中說,華爾街親中大亨更多,包括:黑石集團、橘橋避險基金,這些人在這次選舉全部押寶民主黨,就可以理解了。

川普眼看美國被滲透情況嚴峻,高喊脫鉤,這項工程其實不容易,吸血的血蛭更是咬住不放,四十年來糾纏不清的關係,無法一夕砍斷,中共更清楚,無須開第一槍,只要吸血蟲無法吸血,中共必亡,除非歐洲持續提供吸血目標,所以,王毅夜奔歐盟各國,說服歐洲不要反共,目的也就很清楚了,中共已經超前準備,一旦失去美國這為供血大戶,至少還有歐洲可以吸血。

川普的脫鉤政策,其實就是開出第一槍,卻也可能是最後一槍。

(文章授權轉載自《民報》。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洪博學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