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癲狂 官方割「韭菜」悲劇不斷重演(圖)


諸多分析認為,遭受最大損失的都是散戶投資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7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和港版國安法的不利影響下,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脫離經濟基本面逆勢上漲,而散戶投資者被戲稱為「韭菜」,諸多分析認為,遭受最大損失的都是散戶投資者。

7月13日,中國股市收漲,科技股較多的創業板指數在獲利改善期望的提振下,漲至四年半高點。截止收盤,滬綜指收升1.77 %報3,443.29點。滬深300指數收升2.1%。創業板指數收升3.994%,觸及自2015年11月26日以來最高。上週該指數上漲12.8%,周線漲幅為自2010年推出以來最高;該股指今年累計上漲61%。

香港股市雖然在港版國安法陰影下,不少外資計畫撤離香港,但股市在中資帶動下,仍然跟隨中國內地股市大幅上升。

正當中港兩地股市交易火爆之際,中國內地媒體陸續報導,各大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卻在這個時候陸續減持套現;也有超過四百家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東的減持股份。而減持的股東更有國家資金背景,以社保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大基金)這些所謂的「國家隊」。

與此同時,多個網際網路公司創辦人也加入減持行列。例如,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減少過2.3386億股 ,持股比例首次減至不足5%,保守估計馬雲套現了約430億元(人民幣,下同)。騰訊控股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也多次減持騰訊股票,涉及資金近70億元。

正當散戶投資者們把資金投入股市之際,新一輪的上市公司解禁潮也來臨,意味著大股東可以減持股份套現。

隨著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持續大規模減持,各界有諸多質疑:這次是牛市?還是重複過去幾年股災的悲劇呢?

獨立智庫天鈞政經在《港股和A股連漲 人造牛市與金融戰》中解讀了中共當局的意圖:

首先,就是讓股市容納多餘的資金,不至於在金融系統空轉,以及氾濫在經濟各領域,否則近年來中共高層就不會不斷高喊「牢牢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其次,中共當局近年來不斷發聲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同樣收效甚微。股市的賺錢效應,使原本用於即期的消費轉化為股票投資,讓百姓們嘗到「甜頭」,從而沈迷其中不能自拔,等到中共開始「割韭菜」的時候,醒悟已經晚了。

最後,香港是聯繫匯率制度,港幣匯率盯緊美元,而在港股上市的中資金融類的股票中,外資持股比例較高,那麼港版國安法實施的敏感時刻,如果外資集體拋售中資概念股,後果會怎樣?因此,這也是一場金融保衛戰。如果股市上漲,外資撤離動力減弱;而如果外資撤離,中資則奉命吸收籌碼。

7月13日,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香港資深銀行家吳明德教授就這樣說:「在國內是‘國家隊’說了算,怎樣會給好處給我們這些老百姓呢?那些做莊家的,當然和‘國家隊’有聯繫,他們財大、消息廣,又可以集合很多人一起做,所以市場就不斷上升了,但當他們沽市的時候,韭菜們就被人收割了。」

這種在金融市場割韭菜的方式,過去多年不斷重演。

在政策市的影響下,2014年滬指上升53%,深指上升34%,跑贏全球股票市場。不少大學生、大媽、村民紛紛進入股市,但隨著高位套現規模過大,股市不可阻擋地快速下跌。官方出手後也難阻A股弱勢,終開始長達5年的熊市。

為什麼散戶投資者被叫做韭菜?

由於韭菜是一種很堅韌的植物。只要根部存在,照射陽光,定期澆水,即使農夫拿鐮刀切斷上面的菜葉,過不久還是會源源不絕再長出來。

而在市場機構眼中,總會有源源不絕的新散戶投資者投入到市場內。因此中國的資本市場,便將這些人戲稱為「韭菜」。這些散戶投資者會隨著股市開始上漲不停買進,使股市繼續像韭菜生長一樣。

等到股市漲到差不多以後,機構、上市公司大股東們便會大舉賣出,讓股市迎來一波下跌。這時這些新散戶投資者們就會被套在高位,導致認賠出場。這就是所謂的「割韭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