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死而復生」的兒童 證明瀕死經驗並非想像(組圖)

作者:李慧心  2020-06-05 07: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尚未社會化的兒童,死而復活的經歷,證明瀕死經驗並非文化想像或藥物反應。
尚未社會化的兒童死而復活的經歷,證明瀕死經驗並非文化想像或藥物反應。(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瀕死經驗」是否有可能只是人們神識不清時的幻覺呢?或者是病人服藥後的神經反應?或者僅是一場受到宗教信仰影響後的大夢?在《跨過生死之門》(Closer to the Light)這本書中,馬文‧莫爾斯醫生(Melvin Morse,M.D.)進行了嚴謹的科學分析。

莫爾斯醫生以十年的時間,詢問美國西雅圖地區12位因為心血管病突發後「死而復生」的倖存兒童,其中8位看到他們離開自己的身體去了另外的世界。

另外,莫爾斯醫生也調查過121名「病情很重」並服用許多藥物的病人,他們都沒有瀕死經驗,只有其中3位曾夢到魔鬼或類似的景像。因此,「死而復生」者的瀕死經驗比例高達70%,顯然並非偶然。

大部份的瀕死經驗研究對象都是「成人」,莫爾斯提出的則是極少數研究「兒童」瀕死經驗的報告。由於兒童尚未襲染成人世界的文化概念,對死亡亦不甚了解,所以他們講出來的經歷應該更逼近現象本身。而這些兒童的瀕死經驗與成人相當類似:他們都感受到離開身體、看到光或天使、見到已故親人,有愉快正面的互動等等。

他們都感受到離開身體、看到光或天使、見到已故親人,有愉快正面的互動等等。
他們都感受到離開身體、看到光或天使、見到已故親人,有愉快正面的互動等等。(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同時,為了排除瀕死經驗可能受到使用藥物的影響,莫爾斯醫生詳盡的查閱每個小孩的病歷,仔細分析他們所用的藥物、使用的麻醉劑、血液中的氧濃度和各種醫學檢查結果。同時,他還選擇了同齡的其他病人,做為對照組。對照組的病人用過一些影響神經的藥物和麻醉劑,或甚至還出現過酸鹼平衡紊亂和高濃度二氧化碳等各種病理狀態,但是他們都沒有出現瀕死經驗。

莫爾斯醫生並強調,他不是用徵求受訪者的方式,以避免有人為了想要參加而編造虛構的故事。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著名的兒科雜誌上,評審和同行對其研究設計和驗證數據的科學性均十分肯定。

這本書在讀者評鑑中得到最高分的評價,大家都認為是一本嚴謹可信、可讀性高的科學著作,研究兒童瀕死經驗十分獨到。

責任編輯: 文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