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持續放水數月 經濟學家:警惕金融危機(圖)
中國央行持續放水數月,經濟學家提醒警惕金融危機。(圖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10日讯】(看中國記者趙曉彤綜合報導)中共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持續。北京在貨幣及財政政策上的寬鬆已成定局,不論是搞基建還是計劃向實體經濟注水,均引發許多經濟學家關注。並且對於近期市場已經暴露出的問題,經濟學家警示有潛在的金融危機風險。
據一財網報導,5月12日,江蘇財政廳將發行463億元(人民幣,下同)專項債,並指出此舉將拉開5月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的序幕。市場預計, 5月份專項債規模可能達到1萬億,或為近年單月發行量最高。部分專家預測,今年專項債規模或接近4萬億規模。
此前,4月10日,中國央行公布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記者會上,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稱,中國央行在第一季度已釋放長期流動性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達7.1萬億元。
北京在貨幣和財政兩個領域施行寬鬆政策已成定局。雖然北京當局一直在喊「六保、六穩」,釋放流動性支撐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但似乎資金的走向並不樂觀。
不僅有經濟學家對再度大舉投資基建表示悲觀,對於流動性過量,資金出現套利、流入樓市等跡象,經濟學家提出有引發金融危機的風險。
經濟學家的悲觀
5月4日,網易財經《長盛時間》欄目引述中證焦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許維鴻指出,中國出口部門依然還在掙扎之中。過去幾年中國經濟一直在增長,但產能過剩並沒有改變,疫情打擊了一些產能,現在,好不容易等來一個機會可以去產能,去槓桿。但是有很多人說要刺激經濟,穩經濟,再繼續搞基建。如果還是這樣,真的是沒辦法解決產能過剩這個問題。
並且表示,如果各級政府官員還樂觀的等待著央行接著印錢,接著搞基建,「這是我最悲觀的地方。」
讓企業「休養生息」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北京出台四萬億刺激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令經濟學家們都記憶猶新。對於此次宏觀政策的重點,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要放在養活企業方面。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新基建、老基建,也重要,但是肯定不是重點。目前,重點在於民生救助和企業紓困,要讓企業休養生息。
曾擔任過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賀鏗也對路透社表示,無論是低息貸款抑或財政的貼現資金,確保精準投放到實體經濟才是至關重要。並指出,現在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寬鬆政策下,要防範潛在的金融財政風險。
他認為,要盡量減少或避免加槓桿,盡量讓『企業強,人民富』,這樣才能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好基基礎,才能防止金融危機。
資金被轉手套利 風險向金融體系集中
近期中國大陸暴露出關於樓市和企業套利等消息也在印證賀鏗的擔心。
路透社報導指出,由於目前企業發債成本很低,很多企業用低成本獲得的資金進行套利,而未能真正投入到實體經濟。分析引述一位上市銀行管理層人士稱,現在企業拿到銀行的資金即時再存起來,都能掙錢,而且這樣企業還能活下去。在今年這個形勢下,如果去生產,就是虧,可能都活不下去。企業為什麼還要去拿錢生產?
不僅資金存在無法流入實體以刺激生產的可能,還有大量資金已流入了樓市。
3、4月,深圳樓市房價出現異動,據《新京報》報導,原本用來救助中小微企業的可獲貼息房屋抵押經營貸,在中介、銀行私及炒樓者通力合作下,疑似變相流入了樓市。
此前,路透社專訪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曾建議,中國央行在貨幣政策的選擇上,要謹防資金流入樓市股市,避免由此引發泡沫破滅而導致金融危機。他指出,如果資金再次大規模流入房地產市場,會鼓勵炒房而抑制真正的住房需求,那麼房地產崩盤就不遠了。而在中國,最能引發金融危機的就是房地產業的債務斷裂。
對於中國金融危機風險加劇的問題,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也曾指出,近年來金融資產風險明顯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集中。2018年末,金融機構承擔風險的佔比較2007年末提高了14.2個百分點。而金融機構的風險相當部分最終要由政府承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