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考驗中南海的平衡術(圖)

 2020-05-10 08: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經濟 財政 國債
疫情導致經濟下行,財政收支矛盾持續凸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5月10日訊】疫情導致經濟下行,財政收支矛盾持續凸顯,地主家快沒餘糧了。一季度地方財政收入數據佐證了這一切,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滑14.3%,這一降幅創下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的新高。各省市中,只有西藏實現了正增長。地方財政工作,尤其是最基層的小地方,猶如在刀尖上起舞,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各方面舉措頻出。例如,增加赤字率、增發15,000億的特別國債、暫緩五險一金繳納、補貼支持等,堪稱招數用盡!

只是蛋糕不可能無限制做大,眼下更加側重分好蛋糕。面臨無米下炊的風險,如何壓減財政支出、考驗的是政府的平衡術。

過緊日子很可能是餘下半年的主基調。對公務員來說,下半年的生活沒那麼舒服了。在GDP數據擠水分的當下,用財政收入來衡量城市顯得更為真實。

一季度財政數據的慘淡程度,簡直跌破眼鏡!按地區來看,僅西藏正增長,其餘省市區均為負增長。

其中,湖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6%,負增長超過20%的省份還有海南(-31.8%)、重慶(-23.2%)、黑龍江(-21.7%)、內蒙古(-20.6%)。

作為疫情重災區,湖北的負增長不言而喻,願經濟早日復甦。

重點談談海南和重慶。

海南是除湖北外,財政收入負增長最高的省份,究其原因,是賴以發展的旅遊業、房地產和自貿港通通不管用了,均處於偃旗息鼓的狀態。

每到冬天是海南旅遊業旺季,受疫情影響,住宿、交通遭受重創,消費旅遊場景停擺,整個社會服務體系停業,海南稅收的大頭自然會面臨被腰斬的命運;

樓市這邊,海南又在3月初推出現房銷售舉措,旨在破除「房地產加工廠」的標籤,這一從緊的樓市調控動作、疊加疫情下人們對投資買房的悲觀預期,讓海南樓市短期內又跌入低谷;

自貿區發展其實和疫情影響不大,它是一個遠景概念,海南產業薄弱、金融弱勢、人才稀缺,以至於自貿港時至今日還停留在「規劃」階段。

因此,接下來,海南財政要復甦,可能還得靠「報復性旅遊」來拉動。

重慶受工業拖累明顯,規模以上工業降幅達到10.6%。市場活躍度下降、減稅降費、非稅收入負增長等綜合作用下,造成了一季度地方財政收入同比下降23.2%,算是較發達省市中降幅比較多的。

不過,重慶的經濟恢復正在提速,其舉措主要是通過繼續打造網紅城市吸引旅遊消費,爭取一些重大的汽車產業項目的落地,以及新基建投資。

不過,衡量地方政府財政健康狀況還應參考「財政自給率」。

財政自給率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值,數值越低說明自給率弱,主要靠中央財政支持。安徽、河北、新疆暫未公布財政數據。

一季度財政自給率排名顯示,過半省份的一季度財政自給率低於50%,其中黑龍江、甘肅、青海、西藏不足20%。

處於前列的省市主要還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其中上海以高達98.9%排名第一。從這個角度看,這些地市的財政狀況會更為從容。

此外,一季度財政數據還釋放出以下信號。

其一,地方財政收入降幅低於中央。

分層次來看,地方本級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2.3%,中央是-16.5%,地方降幅沒有中央那麼大,背後是部分政府紛紛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增加非稅收收入。這樣的無奈之舉,可持續性不強。

其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就業是首要任務。

各地政府持續減輕企業負擔,持續下調涉企收費,包含教育費附加在內的專項收入下降5.7%,行政事業性收費下降11.5%。

這也是為什麼財政緊張的雲南、湖南等地遲發基層工資,或出現從教師工資中扣除消費貸的怪象。

畢竟,在六保目標(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作)中,保基層運作儼然處在最末的位置,不是首要考慮的。

其三,賣地收入對財政的貢獻力度持續增加,3月同比轉正。

1-2月土地出讓收入同比-16.4%,3月為9.5%,1-3月累計為-7.9%。土地收入同比上升並由負轉正,與地產銷售、投資和價格上升一致。

「房住不炒」是不容打破的主基調,想要在全國層面實現樓市大放水是不可能的,但出於資產保值、抵禦風險考慮,部分高收入群體用腳投票的結果便是買房。

那些有顯著人口增量的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圈未來會適時增加土地供應,但那些玩經營貸套利炒房的行為,會被嚴厲遏制,這方面的典型是深圳。

那麼,各地又是怎麼過緊日子的?

面對財政收入負增長,黑龍江早有準備。年初,黑龍江就已經對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壓減18%,公用經費壓減15%,辦公用房維修壓減20%,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加碼。

像因公出國經費、公務接待費壓縮60%,會議費、培訓費、國內差旅費壓縮50%,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辦公用房維修費壓縮40%,印刷費、辦公用品購置費壓縮30%,預算執行中一律不追加新的支出預算。

其它省市壓減幅度未必達到黑龍江這麼猛,但嚴控增支政策如出一轍。包括財力雄厚、財政自給率高的江浙滬、廣東等省市,均明確要求進一步壓縮一般性支出。各地政府紛紛出招,壓減非急需、非重點支出,取消不必要支出。對受疫情影響不再執行的會議、培訓、差旅等公用經費等,及時收回財政。

實際上,過緊日子並非疫情重創下的一時之需。早在2016年,高層就曾表示,「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去年4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集中公開的102個中央部門預算,普遍壓減了一般性支出、三公經費等。其中,一般性支出壓減力度最大的是教育部,按10%壓減培訓費。

此外,財政赤字率能否守住「國際安全線」,也會成為一大懸念。

財政赤字意味著政府花的錢超過了掙的錢。財政赤字與GDP的比率就是赤字率,這既是財政擴張力度的指標,也是衡量財政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

世界主要國家均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赤字標準作為參考:赤字率不超過3%,負債率不超過60%即是所謂的「國際安全線」。

中國赤字率始終保持在3%以下,其中,只在2016年和2017年預算赤字率達到3%的水平。不過,今年財政赤字率再次觸及3%的安全線可能性很高。

因為高層明確提出,要提高赤字率、增加專項債規模,還將推出抗疫特別國債,後續來自中央的轉移支付力度很可能繼續加大,地方也在觀望並期待這部分政策的落地。

不過,有前車之鑒在,也難以出現2008年四萬億經濟刺激計畫捲土重來的情況。

彼時的用力過猛,造成了多年難以消化的後遺症,像房地產泡沫積聚、地方政府債務攀升、銀行壞賬風險加大以及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都需要還債。

並且,需求的恢復來源於信心,這並非一蹴而就。消費和投資的復甦,大概率也將延續4月較之3月的環比改善,幅度不會太大。雖然經濟整體復甦還將延續,但節奏恐不及市場預期。政策面,市場將聚焦本月底召開的兩會。

由此可見,既要實現「六保」,又要避免結構性矛盾積聚,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考驗的是經濟發展的平衡術。

原文標題:今年最大主題,各地正在過緊日子!公務員的生活沒那麼舒服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智谷趨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