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醫師告訴你什麼程度才算憂鬱症(組圖)


不少人懷疑自己可能是「憂鬱症」,結果大多只是情緒性的消沉而已。(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現代生活型態造就了越來越多心理疾病,但是東方文化缺乏求助精神科與心理諮商的習慣,那些感到「活著很痛苦」、「世界之大卻無自己容身之處」、「無人可以傾訴煩惱」的人,只能暗自痛苦,甚至自殘自傷。近期「憂鬱症」因為藝人的關係,不斷躍上新聞版面,許多人開始思考什麼情況算憂鬱症。心情不好?什麼程度才算憂鬱症?日本片上徹也精神科醫師分享憂鬱症的特徵,注意觀照自己的情緒。

通常,當自己懷疑「該不會是憂鬱症吧?」結果大多只是情緒性的消沉而已。當然,也有相反的例子。對於不知道界線在哪,而感到鬱悶的人,我彙整了幾個憂鬱症的特徵提供參考:

1、心理疾病或只是心情不好

有三個重點能夠清楚分辨究竟真的是心理疾病抑或只是心情不好。

第一個重點:「無快樂症」。意思是指「無論做什麼都開心不起來」。

第二個重點:「情緒低落的時間帶」。早上心情最差,隨著時間從白天變成夜晚,心情是否有逐漸變好。

第三個重點:「身體上的症狀」。是否伴隨著頭痛、沒有食慾、身體不舒服等症狀。

以上只要有一個狀態符合,就很有可能是憂鬱症。

2、血清素含量異常

當人們正為憂鬱症的症狀所苦時,身體內會產生什麼變化呢?

詳細的醫學說明請大家參閱專業書籍。在此,各位只要記住這是因為腦內的血清素分泌量異常即可。

可惜的是,現在的門診還無法測量腦內荷爾蒙的分泌量,當然也不可能把大腦撕下來檢測,所以只能藉由尿液中的代謝物質進行推測。

最近,則是有近紅外光腦光譜檢查(NIRS技術)、大腦核磁共振(MRI)等利用圖像進行解析的技術。

3、沒有所謂「達到這個程度就是憂鬱症」的界線

其實,並沒有清楚的界線能夠明確判定「達到這個程度就是憂鬱症」。即使罹患憂鬱症,症狀也是平緩地從輕度變成重度(當然,症狀有時還會暫時減輕或消失)。

判別是否真正罹患憂鬱症的重點在於,「明明到目前為止都沒什麼問題,做得開開心心的,然後在某個時間點身體突然生病,開始出現懷疑可能是憂鬱症的症狀」。

如果是個性上的問題,應該是與生俱來、原本就會這樣。但如果真的是憂鬱症,則是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顯現出來。

比判別是不是憂鬱症更重要的事

長年擔任精神科醫師,也曾碰過想要投機取巧騙休假的病人對我說:「請幫我開憂鬱症的確診證明書。」對於這類型的人,有兩個重點能夠看出對方是否真的有憂鬱症。

第一個重點:一領完一年六個月的傷病津貼後就突然不來回診的人。

如果因為罹患憂鬱症而無法工作的話,需要醫師開立證明才能領取傷病津貼。雖然無法斷定,但事後回想,仍會覺得「對方是不是在(裝病)騙休假」?


抑鬱的心情持續一整天,無論做什麼事都開心不起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第二個重點:事先上網調查好憂鬱症的診斷基準。這類型的人通常不是用自己的話在回答,而是在我詢問前,自己就先按照憂鬱症的診斷基準仔細地闡述,像是:「兩個禮拜以上,抑鬱的心情持續一整天,無論做什麼事都開心不起來。」

只要讓我覺得好像有哪裡不合理,就會詢問對方各種問題,最後必定都會露出馬腳。

但是,這裡最重要的是,不是去看對方是不是真的有憂鬱症,而是「對於現在的自己或工作滿意嗎?」

這個時候,我會換成別的角度切入去問:「我認為您沒有憂鬱症,但您對現在的生活感到不快樂,對嗎?要不要一起想想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嗎?」

隨便就開憂鬱症的確診證明書,我覺得是在褻瀆精神醫學。

此外,精神醫學當中,有一個名詞叫做「非典型憂鬱症」。即使是醫師,對於診斷上也感到相當混亂。

在更早之前,曾經流行一個名詞叫做「新型憂鬱症」,但在精神醫學中並沒有這個疾病。新型憂鬱症可能是外行的媒體誤解了非典型憂鬱症才創造出來的名詞。

非典型憂鬱症本來就是憂鬱症。雖說只要大腦內的血清素含量不足就會罹患憂鬱症,但是,人類的個體差異懸殊很大,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因此出現憂鬱症的症狀。

因此,精神醫學中才會有非典型憂鬱症一詞。所以,就算懷疑自己罹患的可能是非典型憂鬱症,也不可就此放心。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貓頭鷹診所:心靈夜歸人的深夜食堂》,作者:片上徹也。

本文留言

作者片上徹也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