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發特別國債等刺激經濟 政商界看法不同(圖)
提高財政赤字率和發行特別國債等措施應對疫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3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共政治局會議表示,要採取提高財政赤字率和發行特別國債等措施應對疫情。中共肺炎疫情不斷衝擊經濟的情況下,政界與商界則有不同看法。
目前,中國各地已經有消息傳出,復工復產半個月後因國際訂單取消或延後,中國的工廠再次停工,甚至是大規模裁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遠超經濟學家預測的範圍,全球各國政府紛紛推出經濟刺激計畫應對疫情。
中國也要出臺更多的應對措施,中共政治局在3月27日的會議上提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要加大宏觀政策對衝力度,有效擴大內需,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3月中旬曾表示,政府的債務水平總體比較低,特別是債務形成的資產中有一些資產還有比較好的營利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適當的提高赤字率是有空間的。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在2月中旬也提出過應對疫情的方案,建議財政部門提高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一是適當提高今年的赤字率至3.5%,如此可爭取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二是發行特別國債,規模建議不少於1萬億元。
不過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希日前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稱,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減稅降費、減收增支等多種因素,使得今年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財政都面臨巨大壓力,通過提高財政風險來對沖眼下的經濟社會公共風險是必要的,但要適度。劉尚希認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事關經濟社會的穩定。財政的穩定是整個經濟社會穩定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財政出現危機,那麼,已經形成的開支都不能得到保障,麻煩就大了。」
財政官員的表態,意味著亟待財政出力的時候,官方不斷釋放信號:別對財政有過高預期。
疫情爆發後,在中國的企業因為封城、封路等強制性措施而遭受嚴重衝擊。對於未來的中國經濟,商界也更顯悲觀。
中國美國商會日前就疫情對企業的影響發布調研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企業預計收入將大幅下降,對接下來的經濟發展持悲觀態度。近7成的受訪會員企業面臨中國國內商務出行中斷的困難;半數遭遇營收大幅下滑;39%的公司表示市場需求量持續走低。
因此,有60%的受訪公司認為,如果8月底前無法恢復正常運營,今年的總營收將減少10%至50%或者更多。消費品行業及資源和工業行業對2020年市場增長的態度最為悲觀。
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說,原本外界曾認為當疫情過後,消費將出現明顯反彈,但是這種估計有點過於樂觀:「疫情不會很快消失,反而會持續1到2年。人口聚集的情況在未來會比較少見,對象旅遊業這樣的服務性行業打擊會很大。在疫情和美中貿易戰雙重的壓力下,中國經濟下行的狀況應該是不會改變的。」
根據知名的信息分析公司「IHS Markit」三月的預測,中國今年GDP成長僅剩3.92%。而經濟學人智庫(EIU)更大幅下修至2.1%,EIU向BBC中文表示,中國未來經濟復甦更可能是「U形」而非「V形」。
臺灣經濟研究院(臺經院)3月25日公布景氣動向調查,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表示,中國供應鏈先恢復,再看歐美需求面,英美相繼推出刺激經濟方案,相信基本需要能有所支撐。
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3月25日在報告中指出,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在消費方面,2020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9年同期減少2成(20.5%),其中餐飲收入及商品零售年增率分別為-43.1%及-17.6%;在投資方面,2020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年增率-24.5%。在生產與商業活動方面,2月受疫情影響,中國製造業PMI各分項指標皆較1月下滑,指數來到35.7%,較1月下跌14.3個百分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