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禮尚往來對富人和窮人都有好處。(圖片來源:看中國手繪插畫)
在中國古代,男子年滿二十歲要行冠禮,稱「弱冠」,藉此明確他的人生階段及相應的社會責任。因為這個年紀的體格尚未完全茁壯,還比較年少,所以稱「弱」。
談冠禮之前,我們先粗淺地了解什麼叫做「禮」?《禮記‧樂記》說:「禮者,天地之序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也說:「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簡單的說,禮是承天之道,維持天地萬物秩序的重要規範。
具體協調人類社會秩序的禮有五種;「吉、兇、軍、賓、嘉」,仁義貫徹其中。冠禮,屬於「嘉禮」,它的意義在於「棄爾幼志,順爾成德」,提醒我們長大了,必須以良好的德行負起成人的義務與責任,堂堂正正地邁向未來的人生。
《禮記‧冠義》說:「成人之者,將責成人禮焉也。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將責四者之行於人,其禮可不重歟。」既然是成人了,就必須以成人的禮數要求他做一個合格的兒子、弟弟、臣子、後輩,以及其他各種合格的家庭與社會角色,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據《儀禮‧士冠禮》記載,貴族男子滿二十歲,由父兄在宗廟進行冠禮。在此之前,必須先通過占筮選擇吉日及負責加冠的正賓,另外再邀請一名助手,稱「贊者」。
冠禮進行時,要三次加冠,一冠比一冠尊貴。首先是用黑布做的緇布冠,寓意不能忘本;其次是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冠,表示有服兵役、保衛社稷的義務;最後是用紅中帶黑的細麻布做的爵弁冠(文冠),表示擁有參加祭祀大典的身分。
經過三次加冠後,正賓向受冠者敬醴酒,致祝辭。受冠者依照禮節飲酒,拜謝正賓後,便入內拜見母親,其後再由正賓取「字」。在古代的社交往中,只有長對少或上對下才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間則以「字」相稱;換句話說,字是成人交際時使用的稱呼。
接著再拜見兄弟、姑姐。最後,受冠者更換禮服,戴玄冠,穿玄端服,及赤黑色的蔽膝(遮蓋大腿至膝部的服飾),以成人的身分帶著禮品去拜見國君、鄉大夫(地方官)和鄉先生(鄉紳)。待拜會尊長完畢,父兄用醴酒酬謝正賓,冠禮至此結束。
責任編輯: 宋伂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