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菲律賓空軍的飛機上拍攝的照片顯示中國南沙群島的渚碧礁已被打造成渚碧島。(圖片來源:TED ALJIBE/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據《國家利益》網站報導,中國在南中國海建造的人工島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利用它們來投射力量,但另一方面又消耗很多資源來捍衛這些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發現對島嶼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戰略優勢,但這仍不足以抵擋美國對每個島嶼發動進攻。此外,隨著時間的流逝,日本難以為這些島嶼提供所需的食物、燃料和設備,這些島嶼成為了日軍的負擔。南中國海的人島嶼對中國來說有地利之便,但是它們真的能給中國軍隊助力嗎?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在實際衝突中,該優勢會迅速減少。
裝置
中國在南中國海(主要是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建立了許多軍事設施。在南沙的一些島嶼上,中國建立了飛機場、導彈、雷達和直升機等基礎設施。在西沙群島,中國也建立了重要的軍事設施。中國不斷在該地區增加建設意味著在將來可能會擴大其軍事影響力。在一些較大的基地建設管理軍用飛機(包括戰鬥機和大型巡邏艇)所需的基礎設施。這些導彈、雷達和飛機將中國軍隊的控制範圍延伸到了南中國海的整個區域。
導彈
中國在這些島嶼佈置的導彈將對沒有隱身能力飛機或沒有分層防空系統的美國艦船構成威脅。由雷達網路支撐的SAM裝置可以有效地限制對手的飛機,而無需大量的電子戰援助。
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中國佈置的這些導彈裝置在衝突中能不被攻擊嗎?陸基導彈可以躲藏在丘陵、森林和其他自然掩體中,因此可以抵抗空襲。而中國建的島嶼上沒有有效的自然掩護,這些人造防禦設施可能無法在協同進攻中得以倖免。此外,中國的導彈發射器依靠強大的後勤網路來獲取燃料、動力和彈藥,而中國在實戰中可能無法可靠地提供這些後援。
2015年美國海軍的照片顯示中國正在把渚碧礁改造為渚碧島。(圖片來源:美國海軍/公有領域)
飛機場
南中國海最大的四個軍事設施都有軍用飛機設施,包括先進的戰鬥機和預警機。中國利用這些機場的能力有效地擴大了可控範圍,從而將目標數據傳輸到海上和中國大陸的導彈發射器。
但是在衝突中,機場的耐用性取決於攻擊後進行維修的材料和設備的可用性。假設美國導彈和炸彈襲擊後,中國在南中國海建立的島嶼是否足夠堅固也是個問題。儘管較大的島嶼都有飛機庇護所,但這些庇護所能否擋住美國的襲擊嗎?
雷達
南中國海群島對中國軍方的最重要貢獻是通過中國在許多島嶼上建立的雷達裝置。這些裝置雖然個體脆弱,但有助於提供比中國原本應有的戰鬥空間更為全面的畫面。它們共同提高了中國防禦網路的殺傷力。
也就是說,雷達本身很容易受到多種襲擊,例如導彈(從潛艇,隱身飛機或其他平臺發射)、電子戰、網路攻擊,甚至特種部隊突襲。在衝突中,中國可能很快失去對已建立的雷達網路的訪問許可權。儘管如此,該雷達網路仍提供了一種相對低成本的方式,使美國軍方在南中國海面臨複雜的局面。
後勤
這些島的軍事能力依賴於與中國大陸的安全通信。中國建造的大多數島嶼無法支持龐大的後勤儲存,也無法確保這些儲存不受攻擊。在一場實戰中,這很快就會成為中國運輸難以負擔的任務。在衝突中,南中國海群島的軍事價值將會貶值。
船舶與堡壘
在某些情況下,船舶比島嶼上的堡壘具有更大的優勢。島嶼是不可移動的,並且其規模還不足以掩蓋許多軍事裝備和材料。美國能夠將每個島嶼都精心繪製成地圖,並且可追蹤到這些島嶼軍事裝備的運輸,這將使這些島嶼極易受到船隻,潛艇和飛機的攻擊。
總而言之,中國建的這些島嶼具有一定的軍事意義,但這些島對中國更重要的是作為控制南中國海和海底資源的政治象徵。從軍事上說,它們代表了中國武器系統的薄弱外殼。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外殼會破壞美國的在南中國海的自由行,但美國空軍和海軍如果想要突破它也不會很難。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