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松下電器公司日本總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20年1月9日訊】就在松下電器宣布把半導體事業轉讓給臺灣企業的同時,索尼卻傳出了準備委託臺灣企業來生產他們的CMOS圖像感測器的消息……
這殘酷地顯示了這兩家日本代表性企業的雲泥之別。雖然Panasonic這個品牌把Sony品牌在文字上包含了進去,但松下電器卻沒有找到像索尼那樣在新世紀裡找到具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在宣布轉讓半導體事業的前幾天,松下電器還宣布將在2021年裡全面停止液晶面板的生產。而在這之前,松下電器已經把另一個虧損的主力事業太陽能電池事業分拆轉讓出去了。雖然市場對松下電器的壯士斷腕給予了一定的評價,其股價有小幅上升,但是市場同時對松下電器沒有明確的新戰略表示了失望。松下電器接下來到底要以什麼為主攻方向呢?
不過,在確立新的主攻方向之前,松下電器更應該做的是如何理解21世紀製造業的生產模式。松下電器的創業者松下幸之助曾經提倡過自來水哲學,即要讓家電產品像自來水那樣能讓日本國民都能用得起。為此,松下電器形成了高品質、大量、品種齊全(高大全)的生產模式並在20世紀後半葉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時,雖然索尼不斷地研發出新產品,而松下電器只是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面,被日本人嘲諷為模仿的松下。但是松下電器採用大量生產的方式降低了生產成本,結果在市場上的銷售業績遠遠超過了不斷創性的索尼。
但是,就在日本高歌猛進的時候,製造業的生產方式開始發生變化。日本企業大概沒有幾家及時注意到DRAM市場的創立者英特爾退出DRAM市場而專攻CPU的意義。實際上,隨著IT技術的發展,半導體行業的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大全的生產方式開始被淘汰,更加專業的分工成了這個行業發展的方向。半導體在設計和生產方面也出現了分工,出現了無數的設計公司和一些大型的代工廠。
新興的企業開始攻城掠地,而日本企業則把市場份額的減少歸罪於泡沫經濟的崩潰。事實上,也不是日本企業對新的生產模式毫無知覺,而是日本企業各方面都太優秀了,日本企業不願意放棄設計部門,同時又害怕技術的流失和斷層,所以也不願意放棄生產部門。曾經在半導體行業中也躋身10強的松下電器,在半導體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面前,故步自封,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市場份額的流失。
索尼在半導體事業的成功實際上也有歪打正著的幸運。在日本企業在DRAM市場傲視全球的時候,索尼還沒有能力躋身這支隊伍裡去。但是,索尼有影像產品的市場需求,他們只能為滿足自己產品的需求而著手開發其他企業無暇顧及的CCD圖像感測器。結果,索尼在圖像感測器這個專業領域裡取得了成功。
實際上,日本企業也曾經流行過選擇與集中的經營,希望找出Only One的戰略產品來。但是,為什麼成功的事例不多呢?主要還是對自己的生產模式過於自信,松下電器就是這方面的代表。或許只有在賣掉傳統的主力事業之後,才能加深對新時代製造業碎片式生產模式的理解,進而形成新的主力事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