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吳哥窟的地底下,有座長1500公尺、寬600公尺的巨型螺旋狀建築。(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考古發現柬埔寨吳哥窟的地底下,有座長1500公尺、寬600公尺的巨型螺旋狀建築。澳洲考古學家羅蘭表示,初步判斷這個神秘建築的建造時間和吳哥窟差不多,但還不清楚具體的意義。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考古學家利用空中激光雷達掃瞄和透地雷達技術,在柬埔寨吳哥窟主體南部地下,探測出一座長1500米,寬600米的巨大螺旋狀建築。
該建築由沙堆砌而成,線條對稱而工整。悉尼大學的考古學家羅蘭‧弗萊徹(Roland Fletcher)教授表示,初步判斷其建成時間約在公元12世紀,和吳哥窟的時間差不多,但是不清楚這個建築的螺旋狀有什麼具體意義。
神秘螺旋結構建築
研究人員對這些以前從未發現的螺旋建築感到驚訝,他們在研究論文中寫道:「這些巨大、獨特的『直線組成的螺旋』結構充滿謎團。」
弗萊徹等人發現在公元12世紀後期,吳哥窟人建了一條河道切斷螺旋建築,而且這些螺旋建築很長時間沒有被使用,因此推測這些螺旋建築可能從未完工。
這些研究者根據吳哥窟附近發現的道路、池塘及土墩,推測吳哥窟建築工人使用,因此認為吳哥窟在古時可能有多種意義而不單是宗教祭祀之地。
曾被用作軍事要塞
考古學家還發現,在吳哥窟西面地帶有8座毀壞的塔,沿著護城河的城牆分佈。塔的建成時間約在吳哥窟正在建造的12世紀中期。
這些塔成一個正方形系列,可能是建造年份早於護城牆,因此考古學家猜測,這些高塔曾於吳哥窟建成前支撐一座或多座建築,而在吳哥窟建成後及西部護城河開始建造時被推倒。
研究團隊根據吳哥窟周圍的木製建築年代(1585至1630年),判斷吳哥窟曾被用作軍事要塞而能在某些方面反映吳哥王朝的沒落。
吳哥窟有65米高的中央塔,周圍有四座較小的塔以及層層圍牆環繞。《考古》(Antiquity)期刊稱,這樣的佈局反映佛家傳說的須彌山等宇宙論的內容。
資料記載,吳哥窟建成於14世紀前半期,位於柬埔寨西北部的暹粒市北5.5公里,是吳哥王朝的古蹟,以建築宏偉聞名於世,是世界最大廟宇。
責任編輯: 文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