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土地承包文件 學者批未解決根本問題(圖)


中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30年,不搞土地私有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1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國務院發布文件稱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30年,不搞土地私有化。有學者指土地承包制仍沒有解決農村根本問題。

中國國務院發布《關於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意見》稱,現有承包地在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由農戶繼續承包,承包期再延長30年,以各地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為起點計算;到期後不得將承包地打亂重分。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不搞土地私有化

其中還提到,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對承包農戶進城落戶的,引導支持其按照自願有償原則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轉讓土地承包權或將承包地退還集體經濟組織,也可鼓勵其多種形式流轉承包地經營權。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先後兩次延長土地承包期限。第二輪土地承包從1997年開始,到2027年底到期。此次延長之後,現有的土地承包關係將延續至2057年底。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北京憲政學者陳永苗指出,延長土地承包制可能是為集體土地流轉做準備,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經濟下行可能要印發貨幣,貨幣一出來,如果沒有新的土地入市,可能會出現通貨膨脹,這個蛋糕的盤子未必有以前大,但是它需要有新的蛋糕。」

美國三一學院經濟系終身教授文貫中認為,新發布的文件毫無新意,實際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在做的事,通過30年多的實驗證明是失敗的。進城落戶和土地承包權不掛鉤,其實不如改革戶籍制、或者由政府向農民工提供失業津貼、幫助其再就業,也避免了土地資源的浪費。

文貫中指出農村土地承包制只能是權宜之計,無益於解決三農根本問題,最終應該實施土地私有制,或者允許農民從強制性的土地集體所有制退出「在全世界,都是用所有權(私有)來杜絕這個問題,使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一次性買斷。」

陳永苗強調,不斷延續土地承包制仍然是一個粗糙、將就的方法:「長久之計大家就別想了。現有的政治框架下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就是腳踩西瓜皮,走一步算一步。」

每年年初都要下達中央一號文件(中共政府表達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今年的一號文件仍無真正根治農村問題的良策,更沒有從真正的深化改革的實質上,徹底進行制度性的改革。

署名為朱筱超的作者曾投稿BBC中文網,認為中國農村實際上是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土地集體所有,二是黨支部的領導。所謂的土地流轉和土地經營,在上述兩個要害問題上,都是由農村的黨支部書記決定的。農民在土地的經營確權、轉讓、入股等方面,實際上是沒有真正的自主權,權力都在村的黨支部手裡。

浙江財經大學教授謝作詩曾撰文認為,土地國有,就會被過度利用,以負地價來招商引資就是過度利用,這不僅使得國民的收入不能隨經濟發展同步增長,還會使環境遭受破壞;在貨幣超發、流動性氾濫的情況下,土地等重要生產要素國家所有,那麼能夠吸納過多貨幣的載體就太有限了。在一個土地等重要生產要素私人所有的經濟中,每一寸土地都會成為吸納過多貨幣海綿。「在西方,房地產業可以有泡沫,但是僅僅因為他們土地私人所有,而我們土地國家所有,他們的泡沫就不會有我們大。」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志武也曾經呼籲,針對中國經濟難以向消費驅動轉型的現狀及其形成的制度淵源,可以考慮推行三方面的改革。一是把各村土地均分給農民(土地私有化);二是把中央和省市國資委轉變成32個「國民權益基金」,其中央企的「國民權益基金」股份均分給全體國民,並允許基金股份自由交易,但是政府對「國民權益基金」的運作執行一定程度的監管和控制;三是推進民主憲政改革,對行政權力進行實質性制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龍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