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司馬懿槪述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多謀略,善權變。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受郡舉薦為上計掾(官職名)。建安十三年,應漢丞相曹操徵召,為文學掾。轉任黃門侍郎、丞相主簿等官。隨曹操征伐張魯、孫權等,多有謀畫。後又建議實行軍屯(讓士兵種田),為曹操所採納,轉任為太子中庶人,深受曹丕信任。丕代漢稱帝后,司寫懿為侍中、尚書右僕射。
魏文帝曹丕,二次率師伐吳,皆令司馬懿留守許昌,內撫百姓,外供糧資。黃初七年(226),奉文帝遺詔,與曹真、陳群等,共輔明帝。
明帝在位,司馬懿軍權益重。打敗了吳將諸葛瑾於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升為驃騎將軍。後出屯於宛(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太和二年(228年)平定新城(今湖北房縣)太守孟達之叛。四年,升任大將軍,加大都督,與曹真伐蜀。次年,鎮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又專任蜀事,以拒諸葛亮。
注意興修關中水利,推行軍屯。青龍元年(223),大力開墾為國渠,灌溉田地數千頃,濟利農民。青龍三年,司馬懿為太尉。關東飢饉,懿運長安五百萬斛粟,入濟京師洛陽。景初二年(238年),統兵平定遼東公孫淵。明帝臨終前,命司馬懿與曹爽,共輔八歲的齊王曹芳,為帝。曹芳即位,司馬懿改任太傅。正始二年(241),督軍南下拒吳。五年,懿還朝。當時曹爽兄弟,掌管兵權,執掌朝政。司與懿遭到曹爽兄弟排斥,遂詐病居家,伺機以待。
嘉平元年(249)正月,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隨魏帝往洛陽城南,祭掃明帝陵墓之機,稱皇太后的命令:關閉城門,舉兵控制京都,剝奪曹爽兄弟兵權,然後殺之。司馬懿遂專制魏政。史稱「高平陵之變」。
嘉平三年,太尉王凌,為反魏起兵於淮南,司馬懿親率中央禁軍壓境,王凌勢窮自殺。既而,司馬懿亦病死。謚曰文,後改謚曰宣文。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懿為宣帝。
(據正史列傳及資料輯成)
附錄:【中國歷史人物大辭典•司馬懿】
司馬懿(179∼251)三國•曹魏臣。字仲達,河內溫縣(河南溫縣)人。士族出身。少以「非常之器」名世。多謀略,善權變。嘉平元年(249),發動政變,殺魏帝曹爽。以丞相職,專斷國政。死後,其子師、昭,相繼專權。後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追尊司馬懿為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