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官方消息對中國資本市場影響深遠(圖)
做大做強資本市場,問題就都解決了。(圖片來源:adrian_ilie825/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0月25日訊】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公布,這其中有這麼一個看點,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授信中不得設置不合理條件,不得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設置歧視性要求。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規範收費行為,不得違規向服務對象收取不合理費用。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規範健康發展,拓寬市場主體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依法發行股票、債券以及其他融資工具,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這個表態傳遞了兩層意思,一個是現在上面確實很著急,希望搞活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但商業銀行是一個巨大的阻力,銀行從本質上說也是經營單位,這些銀行只能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所以儘管強調了對中小企業授信貸款的支持,但是其實效果不一定會好,這個政策意圖根本傳導不下去。所以最後又補充了一句,這也是第二層意思,就是支持民企和中小企業發行股票,債券,擴大直接融資規模。要想擴大融資規模,從市場直接借錢,就必然要先做強資本市場。
所以邏輯應該是這樣的,先努力做好資本市場,提振信心然後從而改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環境,進而拉動實體經濟,最後促進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給中小企業放貸授信。這樣中國的營商條件才算是徹底改觀。在這個鏈條當中,環環相扣,但做到第一步卻是關鍵,你必須要先啟動市場才行,否則以現在創業板1650點的位置,科創板近乎腰斬的局面,想通過直接融資解決中小企業困局難上加難。
昨天的另一條消息說,隨著年末的解禁減持高峰到來,證監會有意修訂減持新規,這東西幾乎每年都要修改一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都改過,只有市場極差的2018年沒有修改,但是每次修改之後,其實意義並不大。2017年5月那次,甚至被媒體解讀為史上最嚴減持新規,當時解讀為利好市場,但是結果其實並不理想。
如果經歷過2015年股災的朋友可能還記得,當時就有消息,產業資本集體承諾,4500點以下不減持,於是大家就形成共識4500點是不可能逾越的一道牆,既然懸崖就在眼前,那麼你的反應是什麼?肯定就是搶跑,所以在股災之後,幾次反彈越來越低,就是有機構提前搶跑導致的。既然4500肯定跌,那我4000就跑,其他人一看,算了我3500就跑吧,現在市場已經形成共識,3000乾脆就先減點出來。所以反彈高度越來越低。
解禁後減持始終是A股頭上的一把刀,這個已經困擾了中國股市20年,但依然沒有解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今年底確實是一個解禁高峰,但是你仔細分析,其實沒那麼嚴重,解禁市值最大的是上海銀行,第二是中國人保,第三是杭州銀行,第四是長城證券,這四家公司佔了1400億市值,基本佔瞭解禁規模的一半,而從歷史經驗來看,銀行保險券商,即便是解禁了,他們也不會減持出來的。真正愛減持,都是那些中小創,比如運輸,技術,軟體這樣的公司,10月以來在資本市場減持最多的,是順豐控股。
其實對於減持這個事,無論發布希麼史上最嚴新規,也沒什麼用,這只能把問題延後,而並不能解決問題,他上市幹什麼?說白了就是為了賺錢的,要做高市值,然後套現更多的錢,這才是根本目的,你不讓他套現,他也就沒有做高市值的動力,你越是限制他的行為,他就越覺得不靠譜,反而越想套現。就好比你媽給你零花錢,一開始說好了你隨便花,但是後來看你花的太多,又臨時改規則,只能買文具和書,那麼你會怎麼想呢?你肯定找機會先花了他,現在不花,以後指不定又出什麼幺蛾子。
把兩個事合起來看,其實結論都是一樣的,無論是改變營商環境也好,還是限制減持也罷,都需要有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需要股市有活力,股市不斷的上漲,你讓他減持他也會再等等,股票在誰手裡都是一個樣,上漲的時候都不捨得賣,下跌的時候才會著急賣。一邊打牌一邊改規則,是最差的結果,你讓他看不到希望,那其實就是逼他趕緊賣,想盡一切辦法盡快賣。有人出主意了,乾脆徹底不讓他賣不就完了,但如果真的徹底不讓大股東套現,那人家上市和做高市值的動機也就沒了,所以這個更不靠譜。
所以現在的問題,看起來很多,但其實殊途同歸,做大做強資本市場,問題就都解決了。做強資本市場並不困難,少發點新股,多給點呵護的聲音。甚至都不用投錢,他自然就起來了。道理很簡單,你得先把鵝養大了,它才能下金蛋,總是殺雞取卵,在它無比脆弱的時候還不斷抽血,那麼最後損失會反而會更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