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酌古鑒今 鸛雀求救縣令 縣令自掏腰包救雀(數文)

 2019-10-22 03: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孫泰取妻,不棄殘女

唐朝的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隨從皇甫穎,操守頗有古代聖賢之風。孫泰的妻子,是他姨的女兒。他姨臨死的時候,曾將兩個女兒,托付給孫泰,說:「大女兒小時候,瞎了一隻眼,你可娶她妹妹。」他姨死了之後,孫泰卻娶了大女兒。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回答說:「正因為她有殘疾,我若不娶她,她能嫁給誰呢?」眾人都十分敬佩孫泰的品德。

(《能改齋漫錄》)

二、鸛雀求救縣令,縣令自掏腰包救雀

仇徽猷(人名)說,前些年,他曾在東州,擔任某縣縣令。有一天早晨,剛剛升堂辦公,突然有一隻鸛雀,飛臨庭下,盤旋舞蹈,不肯離去。費了好大的周折,才把鸛雀趕走了。

不料,第二天鸛雀又飛來,仍像頭一天一樣,久久不肯離去。仇徽猷心動了,覺得有點怪,就讓一個吏員,悄悄地跟隨、觀察它,見一大樹,鸛雀直飛到樹上落下。吏人抬頭一看,原來鸛雀的巢,就在大樹上邊,巢裡傳來幼鳥的嘰嘰叫聲。又見樹底下,有幾個人,拿著斧鋸繩索,正要伐樹。吏人當即制止,領著那幾個人,一同回到縣衙。仇徽猷縣令,問他們:伐樹幹什麼?」回答說:「準備砍倒那棵樹,當柴燒。這是我們自家的樹。」又問:「這棵樹,能值多少錢?」回答說:「可以值五千。」仇徽猷當即從自己腰包裡,掏出五千錢,交給伐樹人。告訴他們說:「鸛雀已連來兩次,好像是向我求救。你們不要伐這棵樹了。」那幾個人,拿著錢回去,再也不敢砍那棵大樹了。

吏民聞訊,皆深受感動,盛讚其賢德。致使社風大正!

(《曲洧舊聞》)

三、凌霄花變成樹

宋代宰相富弼,在洛陽居住時,家裡花園,有一枝凌霄花,它不需要攀附在其他樹木或支撐物上,而是獨立地生長起來。

年代一長,變成了大樹。高幾丈,亭亭而立,十分可愛。

(《曲洧舊聞》)

四、王安石不講究吃穿

王安石為人非常簡樸,不修邊幅,不會保養,衣服污穢不堪,飲食粗惡,完全沒有選擇,他從小時,就是這樣。蘇明允在《辨姦》一文中,說王安石:「穿著如同囚徒一樣的衣服,吃著如同狗豬所吃的飯食,蓬首垢面,卻坐在那兒,談論詩書。」他認為不近人情的行為,大概就是說的這種情況。

有一次,王安石與友人,到外邊遊玩,來到一個寺廟中洗澡。朋友見他的衣服太破了,就把他的破衣服拿走,換上一套新的衣服,放在那裡。王安石洗完澡後,拿起新衣服就穿上了,竟然不知道穿的是別人換來的新衣。

他執政時,有人說:他喜歡吃獐子胸脯肉。他的夫人聽到了,表示懷疑說:「王公平日對飲食沒什麼偏好,為什麼忽然喜歡吃獐子胸脯肉?」回答說:「他每次吃飯時,不管其他食物,而只把這種肉吃盡,因此知道。」

夫人又問:「吃飯時,你們把這種肉,放在哪裡?」回答說:「放在他眼前。」夫人說:「明天,姑且把其他食物,換到他眼前。」後來,王安石果然把眼前的其他食物吃盡了,而獐子胸脯肉還在。

此後,人們才知道,他只是因為食物離得近,才吃得多。

(《曲洧舊聞》)

五、皇帝用紙扇

宋哲宗,在宮內聽侍講(官職名)讀完書後,賜侍講學士坐,按慣例賜羽扇。文彥博見哲宗手中,卻獨用一把紙扇,馬上率群臣跪於階下,向哲宗稱賀。

宣仁太皇太后,聽說了此事後,高興地說:「老成大臣,用心就是與眾不同。」

當晚,她問哲宗:「陛下知道群臣稱賀之意嗎?用紙扇是君主的儉德,君主儉約,國家才能富足。國家富足,百姓才能富裕而有壽。大臣們不僅是賀陛下,更是為百姓慶賀呀!」

(《曲洧舊聞》)

六、佞官使用「掉包」計

北宋時,郭逵,擔任防禦西夏的統兵元帥,王韶也為籌備防務初次到了邊關。郭逵覺得王韶,終將會滋生事端,造成邊患。由於王韶在準備軍防錢糧時,侵犯了商人利益,郭逵下了文書責問。王韶讀後,怒形於色,把公文扔在地上,過了很久,才慢慢地拾起來放進懷裡。進去了一趟再出來,當著使者的面,把文書撕得粉碎。

郭逵上告,皇帝召見王韶詢問,王韶把原來的文書,一字未損地呈上。皇帝不知王韶用了「掉包」之計,以為郭逵,說話不實,從此,對郭逵參劾王韶的話,一概不聽。佞官王韶,最終把持了邊防大權。使邊防大務,蒙受了損失。

(《曲洧舊聞》)

七、借幼虎暖腳

宋代的芙蓉禪師道楷,原先住在洛陽的招提寺,因覺得應酬接待的事情太煩,就進了五度山。在老虎洞的南邊,修了草庵住下。日夜苦於腳冷,正遇上老虎產仔,他就抱了兩隻幼虎,來暖和雙腳。老虎回洞,不見幼仔,咆哮跳躍,聲震山林。過了一會,老虎來到草庵,發現了幼虎,瞪眼看了道楷禪師半天。道楷說:「我不想害你的小崽,不過是用它們暖暖腳。」老虎也就不怨不怒,叼起兩個虎仔,夾著尾巴跑了。

(《曲洧舊聞》)

八、「帶腳書樓」

宋人趙彥若,博覽群書,記憶力驚人,人稱他是「帶腳書樓」。但其為人特別恭謹,一點不張揚。

有一次,翰林院眾學士,議論一個藥方,有一味藥,不知出自何處?連參加過修訂本章的禹錫大卿,也不知道。有人問:「趙彥若在哪裡?只管問他,他一定能記得。」當時,趙彥若坐在下坐,應聲說:在某一卷附在某藥下,見第幾頁第幾行。一查書,果然不差。

別人奇怪地問他:「剛才大家議論紛紛,你為什麼不發話?」趙彥若說:「大家沒問我,所以我不敢說。說了怕你們嗆我!」

(《曲洧舊聞》)

九、錢翁濟人,實乃濟己 

某村有個姓錢的老人,從事農耕,擁有薄田十多畝,可以保障生活自給。

錢翁為人寬厚,喜歡行善,人們尊稱他為長者。一天,村中來了一個要飯的婦女,滿體瘡癩,污穢醜陋,不可接近,躺臥在錢翁家的門外,處於生命垂危之際。村中人都來呵叱她,想攆她走。

獨有錢翁,很可憐她,給她粥喝,並買藥讓她敷治病體。過了一夜,女子的皮膚病,略有好轉,卻留下來沒有走,每天向錢翁要東西吃,錢翁毫不吝嗇地施舍給她。

一個多月過去了,她身上的瘡痂都脫落了,婦人對老翁說:「我惡病染身,加上飢寒交困,終未成溝中屍體,這是您的恩德所致。現在疾病雖然好了,但丈夫死了,我的生活沒有依靠,要飯乞討,終不是長久之計,我甘願在您家中做事,不要代價,能吃口飯就夠了。」錢翁答應了。

從此,這女子早起晚睡,勤勞操作,鹽米經她掌管,必定力求節省,毫不含糊。錢翁與家裡人,都很信任她。幾年後,錢翁的妻子死了,錢翁孤身一人,他的兒媳,認為那個女子能料理家事,而且年紀還不到四十歲,就勸錢翁娶她。親友聽說這件事後,都來鼓動錢翁。於是錢翁收此女子為續妻。過了一年,女子生了一個兒子。後來,她告訴錢翁,她曾是大盜的妻子,後被盜棄。大盜死在獄中,有一萬兩銀子埋藏在某處大樹下。錢翁取出這些銀子,成為當地的大富人。

後來,她又生了兩個兒子。錢翁到七十多歲才死去。

錢翁濟人,實乃濟己!

(《香飲樓賓談》)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