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江山!少年康熙智擒悍將鰲拜 大快人心(組圖)
少年康熙皇帝不動聲色,智除鰲拜。圖為清朝康熙皇帝朝服圖(局部)。(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按:康熙帝八歲即位,根據順治帝遺詔由四位顧命大臣輔佐,其中,鰲拜手握重兵,在朝廷內外廣樹黨羽,結黨營私,擅權專斷……來看看少年康熙如何不動聲色,智除鰲拜!
康熙帝自十四歲親政以來,在六十多年的勤政生涯中,治理黃河疏通漕運;平定三藩之亂;三次親征噶爾丹,統一漠北;置班禪與達賴,平定西藏;嚴懲沙俄;解除滿漢紛爭……將古代中國推向最後一個輝煌的高峰——康乾盛世。
幼主登基四臣輔佐
順治十八年正月,年僅八歲的康熙帝即位。根據順治帝遺詔,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擔任顧命大臣,輔佐康熙。
這四位大臣中,索尼聲望高隆,但因年邁多病,見鰲拜居功自傲,氣焰囂張,又見他與蘇克薩哈互不相容,因此畏事發怵。蘇克薩哈與鰲拜雖有姻親關係,但二人政見不合,時常發生爭執。遏必隆為人庸懦,知道鰲拜為人凶惡,對他屢次矯詔誅殺大臣之事,也只是緘默不言,不加以阻止。鰲拜自恃榮寵,意氣凌轢,常常不把年幼的康熙帝放在眼裡,曾直接以「小孩子」稱呼他。
若單說鰲拜的武功,他也是滿洲一大猛將。隨清太宗皇太極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被賜號「巴圖魯」,意為勇士。此人很有膂力,他曾挽一強弓,直接將鐵箭射在正陽門上,十多名侍衛都不能將箭拔下來。其人猛悍可見一斑。
鰲拜手握重兵,在朝廷內外廣樹黨羽,結黨營私,擅權專斷。當時,朝中有一半的權貴、親信大臣出自他的門下。
聰穎幼主 以智慧威懾悍將
康熙帝天性仁厚,心地慈憫,且又聰慧過人。鰲拜見幼主天資聰穎,日漸長成,惟恐自己將來難以控制他,平常對幼主出言不遜,有意凌辱與刁難。
康熙幼時喜歡閱讀儒家經典。當時的侍講學士孫芑瞻曾說:「聖祖勤學,前古所無。」康熙勤學苦讀四書五經,用功至深,曾累到咳血,並親筆御書「敬天」、「以愛己之心愛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作為座右銘。
有一次,鰲拜剛要奏事,見康熙誦讀不停,非常不高興地當面侮慢他,說:「我大清自有規章制度,皇上最好讀一讀喇嘛經,不適合讀儒生的書。先帝不以臣為不肖,所以使臣訓誨皇上。」
康熙帝笑著說:「彼一時,此一時。入主中原,卻不閱讀孔子之書,這可沒有道理。朕認為三教皆平等,不可隨意自分高低,奈何愛卿見識不廣呢。」
鰲拜生氣地說:「皇上剛剛親政,就拒絕聽微臣忠諫,我還敢問國事嗎!」遂即忿然拂袖,準備退下。
康熙阻止他,說:「朕並非拒諫之主,閱讀儒書也不是壞事。愛卿應當平心而察。」
只可惜鰲拜剛愎自用,聽到良言後反而惱羞成怒,怒不可遏地說:「皇上,請將臣的話交付諸臣討論。假如臣的話有貽誤之嫌,臣願伏斧請罪,以謝皇上。」康熙也不介意鰲拜的頂撞,只是一笑作罷。鰲拜見動不了少年天子,也無可奈何,獨自怨恨不已。
此時的康熙也不過是十四五歲的少年,就能夠不動聲色,以智慧威懾桀驁不馴的悍將,足以見康熙帝的聰睿和度量。
鰲拜跋扈 矯詔殺害同朝大臣
鰲拜擅權僭越,無人敢與他抗衡。(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有一天,鰲拜奏請康熙冊封其家族的一位前輩,其人曾經跟隨清太宗皇太極征伐朝鮮立下大功。鰲拜大陳祖上事跡,請皇上立即優待褒獎。康熙說:「不是他的功績不偉大,而是先皇對他的恩典,已經非常優渥。以他將軍的身份,先皇對他的恩賞體恤至深。今天還要請封?朕不敢超越先皇成例,請愛卿自重。」
鰲拜不奉承命令,在朝堂之上囂張跋扈,大肆申辯。康熙雖厭惡他要挾跋扈,但念及他是先朝功臣,不想取消他的顧命重任。於是從容地對他說:「朕另有旨意,愛卿何必為此過於勞心。」這本是天子寬慰臣子之言,鰲拜單方認為已經獲得皇上榮封面命。
因正白旗圈地一案,三位朝中重臣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聯登、戶部尚書蘇納海與鰲拜意見不合,並反抗鰲拜換地的要求。鰲拜沒有取得康熙旨意,毫無顧忌地直接誅殺了這三位大臣。後又羅織罪名,一意孤行處死蘇克薩哈,並誅其全族,令朝野震驚。
鰲拜自恃軍功赫赫,常稱病不朝,反而要康熙帝親自前往府邸探望他。康熙來到他的寢室,御前侍衛和托見鰲拜表情異樣,頓時心生警覺,迅速走到榻前,掀開蓆子一看,發現一把刀。康熙笑著說:「刀不離身,本是滿洲風俗,不足為怪。」遂即起身返駕回宮。
當時四位輔政大臣,索尼已病故,蘇克薩哈被鰲拜害死。遏必隆知道鰲拜凶惡,對其屢次矯詔殺害大臣之事,也不敢聲張,更不敢加以阻攔。所以,此時的鰲拜更是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據法國傳教士白晉於《康熙傳》中所述,鰲拜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權威。鰲拜親信遍布朝廷內外,他擅權僭越,無人敢與他抗衡。
兵不血刃智除鰲拜
為除鰲拜,康熙帝密選強健的少年子弟,在宮中練習摔跤遊戲。一年後,每一個健童都能以一當十。
待鰲拜入宮朝見之日,康熙召集少年侍衛,當面相問:「你們都是朕的股肱舊臣,是畏懼朕,還是畏懼鰲拜?」眾人異口同聲回答道:「獨畏皇上!」當鰲拜進宮後,康熙指揮少年侍衛將其擒獲。
康熙命議政王等人審查鰲拜罪行。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後,列出鰲拜三十條大罪,判其死刑。康熙帝念其是先皇功勳舊臣,且為國效力時日長久,不忍心誅殺,將死刑改為革職拘禁,籍沒家產。鰲拜最終老死於囚禁之所。
十六歲的康熙帝兵不血刃,就為大清解除了這一巨大的社稷毒瘤。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卷6、卷249
《嘯亭雜錄》卷1
《南亭筆記》卷1
《十葉野聞》卷上
《熙朝新語》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