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不怕老 不服老 不賣老(組圖)


不怕老,不服老,不賣老。

歲月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不知不覺間,多少人黑髮變白髮,從壯年走到退休。

青春年少固然美好,幸福的晚年也彌足珍貴。

1、不怕老

《道德經》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不必因為害怕衰老而憂愁嘆息。

古時候,即使是皇帝都希望永保青春。他們舉全國之力尋找長生不老的妙方,依然無力與自然相抗衡。

而坦然接受衰老,把鬚白、齒落視為長壽象徵的康熙,卻成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世間一切有形的東西,都逃不過時間的打磨。

兩鬢風霜,是滄桑歲月的記錄;眼角皺紋,是時間贈予的勛章。坦然接受身體的衰老,才能始終保持心態的年輕。

季羨林先生曾說:「我雖年屆耄耋,內部零件也並不都非常健全,但是我處之泰然。」

陶淵明有兩句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這便是他們對待衰老的態度。

伊曼努尔·康德說:「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人好比百靈鳥,有他們的晨歌;老年人好比夜鶯,有他們的夜曲。」

年輕是時光賜予的財富,年老是歲月累積的資本。

用童心代替暮氣,用微笑撫平皺紋。

心若年輕,又何懼歲月老去?


到了晚年,仍然要儘可能地發揮余熱、反哺社會。

2、不服老

服老,服的是自然規律;不服老,掙的是人格尊嚴。

年齡不過是一個數字,要緊的是跟自己比。日子一天天過去,今天永遠是最年輕的。

真正的衰老,不在於牙齒的脫落、皮膚的鬆弛,而在於精神的懈怠。

一個人的歲月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應該抓緊時間,把想做的事情做好。

到了晚年,仍然要儘可能地發揮余熱、反哺社會,才能無愧於自己的良心。

自強不息的精神,能使人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人老要有「三勤」:手勤、腳勤、腦勤。大步邁起來,身體動起來,腦子活起來。

可以當老人,絕不當廢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盡量不去麻煩別人。

老來能自立,不僅是自己的幸事,也是兒女的福氣。


自強不息的精神,能使人煥發出生命的光彩。(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3、不賣老

不賣老,就是放平姿態,不擺老資格。

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寳。

老年人見多識廣,是社會的財富,值得青年人虛心學習。

但作為老年人,也應該主動接受新鮮事物,與年輕人打成一片,讓生命之花永葆鮮艷。

孔子講:「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老者之所以可敬,正是因為越老越寬和、越老越包容。聽得進不同的意見,辨得清是非曲直,做一位受人尊敬的寬厚長者。

人到老年,不如卸下肩上的重擔,把世界交到年輕人手中,不再為人情世故所牽累,不再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勞心勞力。

孔子說:「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保持樂觀的心態,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

即使歲月無情,你我依然年輕。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