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生寫的論文,內容中清楚提到北京當局如何介入台灣媒體這件事。圖為6月23日凱道「反紅媒大遊行」。(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看中國2019年7月24日訊】北京當局如何介入台灣媒體?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學生李嘉艾早在2015年就寫成碩士論文,內容提及國台辦介入台媒的方式、如何傷害新聞自由。他在受訪表示,時至今天,問題仍然存在,而北京因素會化身成各種樣子去「接近你、影響你,介入你的思考,企圖改變你的行為」。
《自由時報》引述李嘉艾的碩士論文稱:有些台灣媒體老闆以近乎獨裁者的治理邏輯來干預「大陸新聞」和「涉己事務」兩大領域,限制記者新聞自主,北京政府和台灣資本家利用置入性行銷與政治紅線新聞交換利益,形成一套關係政治,並傷害新聞自由。
該論文採用個案研究的方法,以2009年至2013年為分析單位,訪談15位從報社離職的新聞從業人員與工會成員,受訪對象要求保密匿名。
在當時的論文訪談中就提到,受訪者聲稱「他們高階的人,隨時會接到國台辦一通電話打進來,要求你怎樣怎樣,甚至要你去,趕到北京去參加他們的新聞會議,聽過他們私下抱怨過,是總級的,總編輯、總主筆、社長這類級的,對岸的國台辦來召集主持,等於把你當屬下嘛,你要去聽命令。」
不只是兩岸新聞會被中國關切,論文中還提及,某些報社對於六四、維權人士、西藏和新疆等議題也會自我審查,盡可能不觸怒北京政府和報社老闆。
曾有記者寫出「評比新疆維吾爾族面臨的政經地位失衡之境況」,比較台灣的賽德克族同樣面對外來族群之高壓統治,該媒體集團高層就接到當時國台辦主任打電話「關切」,再由高層轉達警告記者。
李嘉艾接受自由時報訪問時表示,當初想做此研究是因為2012年台灣的反媒體壟斷運動,當時運動如此大的影響力,主要是民眾對於北京因素介入的恐懼,認識到媒體壟斷現象之危機,媒體遭壟斷後,言論可以「長成那樣」。
李嘉艾指出,時至今日,仍然看到有媒體為了捧某政治人物,將言論立場集中成這樣,可見問題仍然存在著,而北京因素「更會化身成各種樣子去接近你、影響你、介入你的思考,企圖去改變你的行為」。
李嘉艾表示,當時做研究時,有一個重要部份是置入性新聞,當年北京勢力是透過「買新聞」的方式,才能買到報導的版面與新聞內容去幫他們推銷觀光等等,如今北京的觸角已深入政治領域,也不再只是以置入性新聞這種一般廣告客戶的手段了。
責任編輯: 許天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