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大腦邁向成功 10步驟增進粒線體健康(組圖)


飲用過濾水對增進粒線體的健康有幫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如你所知,不付出生理上的代價,就無法擁有高水準的心理產出。你處於活力赤字時,付出的代價就會變得更高,畢竟除了你為自己設定的目標,還要在這麼倦怠的狀態下,費力掌控身體和大腦。只要能找出自己的成功標準點,就能立刻察覺從中阻礙的因素。

成功的標準點就是高於目標所需活力量的那個點。

若能擁有多餘活力,就既可維持現狀,又能追尋願景,並因應一路上碰到的挫敗,這樣就能脫穎而出。因此,有許多人在嘗試跨出舒適圈時,會預設回到原本的生化狀態,也就是大腦會進入自保模式,活力資源會轉到別的方向。

為了增加活力資源,為了變成擁有大量心理清晰感和專注力的促成者,注意力就必須轉移到下列三大關鍵因素:粒線體、腸道微生物體、燃油。前述各項因素不僅能降低你對施加意志力的需求,而且還能提高你對耗盡電池電力的內在與環境壓力的耐受度。

提高壓力耐受度,就表示能更快從挫敗中站起來,分心了也能重新集中精神,還能有條不紊處理問題,不會過度情緒化。就我的例子而言,原本從青少年時期起每天都要吸入氣喘藥,現在再也不需要了,我的駭客任務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非凡的粒線體:生命的燃油來源

在戴夫・亞斯普雷心目中,有個主題極富吸引力,那就是粒線體。粒線體是細胞裡頭、形狀如雪茄的小小部位,可製造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亦即細胞茁壯所需的能量。粒線體會從我們吃進的東西裡汲取能量,然後轉化成三磷酸腺苷。粒線體以最大產能運作時,心理表現會獲得提升。三磷酸腺苷會把你身心充電所需的能量都留存起來,還能達到完美平衡,讓你持續以促成者的身分運作。

這種能量的製造亦稱克氏循環(Krebs Cycle),堪稱人體一大關鍵機能。大腦會使用當中的能量進行思考、記住事物、學習、做出決策。大腦裡的細胞充滿粒線體,粒線體有如電源供應器,可推動人體整個系統。神經元失去活力的話,就會經歷認知受損、疲勞和腦霧。

克氏循環會把糖、蛋白質和脂肪轉換成檸檬酸,製造出理想能量所需的原料。然而,環境毒素─如第3章所述─會影響到粒線體。人體愈來愈需要處理食物、藥物、居家產品和汙染空氣所含有的更高濃度毒素,體內整個能量系統都因此承受壓力。粒線體含有幾種重要的抗氧化酵素,如果不足,可能會承受氧化壓力,這就是粒線體出問題的徵兆。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會引起一些疾病,例如憂鬱、慢性疲勞、阿茲海默症、自閉症、帕金森氏症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

戴夫說:「如果你受創傷之苦,不是生理創傷,而是情緒創傷,就算這樣,粒線體還是會察覺到你有壓力,而粒線體一認為你有壓力,就會讓你做好準備逃離可怕的東西,就算那東西並不存在也一樣。粒線體這麼做時,就會關掉休息、修復和復原這三種機制。所以不管怎麼樣,一有壓力事件發生就增加身體製造能量的能力,這樣就有可能減輕壓力,還得以處理憂鬱、焦慮和創傷。」

要保持電力十足並存活下去,粒線體會是重要的燃油來源。沒有粒線體,你就會死。採取簡單容易的步驟,大幅提升粒線體的機能,足以左右你整體的安適感。

你與你的粒線體:「為自己加油,邁向成功之路」10步驟計畫


減少食物與環境含有的毒素,有助於增進粒線體的健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要為自己加油,邁向成功之路,並改善專注力、活力和心理表現,可採取下列10項簡單又重要的步驟來增進粒線體的健康:

1.減少食物與環境含有的毒素

2.降低壓力值與皮質醇濃度

3.經由高成效的運動和循環,落實氧氣療法

4.大幅提升荷爾蒙濃度,例如請功能醫學醫師檢查甲狀腺濃度

5.飲用過濾水

6.食物敏感症檢驗/淘汰食療

7.確定鎂濃度達理想狀態。在各種保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的過程中,鎂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鎂能保持血糖正常、讓肌肉和神經正常運作等,還有利產生三磷酸腺苷,改善粒線體機能。

8.良好的一夜睡眠(第8章會有更詳細的探討)

9.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有研究報告顯示,做了兩週的HIIT,骨骼肌裡的粒線體機能就會大幅增加。

10.仰賴脂肪,不仰賴糖。脂肪酸是粒線體的最佳燃油,也燃燒得比碳水化合物還要更乾淨。若是透過脂肪/生酮製造三磷酸腺苷,產生的自由基就會變得比較少(需要清理的也隨之變少)。

我們需要探究的第二項關鍵因素就是微生物體。根據延恩・聖喬治喬麥(Yann Saint-Georges-Chaumet)二○一六年發表的文章,許多研究報告都表示微生物體的品質與多樣性會影響粒線體的機能。

本文由采實文化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學矽谷人做身體駭客,保持體能巔峰:90天科學飲食、體能計畫,讓腦力、體力、心智發揮100%》,作者:班・安杰 ;圖文由采實文化出版社提供。

(未完待續)

本文留言

作者班・安杰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