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是因為善處下游。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老子看來,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下游,從而水往低處流,最終匯流成江。而一個人是否能在社會中相處得更得人心,就在於他是否能如江海這般甘於居下。
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不要瞧不起身邊的小人物,小人物也能給你很大的助益。
戰國四君子中,具有愛才之心的信陵君——魏無忌最富聞名。
有一天,他過城門時,看到一個手捧兵書的老門吏。
信陵君急忙下馬,親自走到老者面前,施了個禮,恭敬問道:「先生何故苦讀兵書,不與他人飲茶閒聊?」
老門吏抬頭看了信陵君一眼,不卑不亢答道:「老朽雖年事已高,但心有報國之志!」
信陵君甚是佩服,並以禮相別。
第二天,信陵君得知,原來這個老門吏是個智謀了得的隱士高人,心中大喜,於是專程派人前去拜訪他,請求助信陵君一臂之力。殊知,卻遭到了拒絕。
信陵君決定親自上門邀請。為此,他特地大擺酒席,宴請賓客。等客人全部到齊坐定後,他帶著隨從的車馬,空出車上左邊的座位,前往東門邀請老門吏。
老門吏想觀察一下信陵君對自己的態度,就穿著舊衣舊帽,登上車子,毫不客氣地坐在左邊的空位上。只見信陵君拉著駕車的韁繩,態度更加謙恭了。
上車以後,老門吏告訴信陵君:「我有個朋友在街上肉店裡,想勞煩你順路載我一程,讓我前去拜訪。」
於是,信陵君親自駕車到肉店。
老門吏下車去見他的朋友,故意跟朋友講了很久,同時斜眼偷看信陵君的表情。只見信陵君臉色溫和,沒有絲毫不耐煩的樣子。
看到信陵君的態度始終非常恭敬,老門吏這才告別朋友,登車上路。
入席後,賓客們見首席上坐的竟是一個看守城門的窮老頭兒,都大吃一驚。更為吃驚的是,信陵君特意把左邊的尊位讓給老頭兒,賓客大呼信陵公子請了個招搖撞騙的騙子,但信陵君卻笑而不語,依舊將他奉為上賓。
戰國四君子中,信陵君以愛才聞名。
(圖片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這位「騙吃騙喝」的老門吏名叫侯贏。
公元前257年,秦國攻打趙國。信陵君要帶兵救趙,魏王卻按兵不動,情急之下正是侯贏為信陵君獻上竊符救趙之計,信陵君依計而行,用盜來的虎符調動10萬魏國兵馬,救下趙國,而侯贏也用自己的死為信陵君攬下了私竊軍符,以下犯上的大罪。
侯贏為何能在信陵君困難之時,為其出謀劃策並以死相許?
除了他自身的大仁大義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在信陵君身上得到了尊重、信任與平等。
人有弱德之美,自從容
其實,人與人的交往,平等的對話是前提與關鍵。有時放下所謂的優越,蹲下身子,平衡與對方交往的語境與氛圍,或許,那個最不起眼的人,可能就是你人生中最需要的人。
好的關係,一切都是平等的。
莊子言:「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天地萬物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就好像馬的頭、腳和毛等總和起來,才叫一匹馬。少了任何一樣東西,都不是完整的馬。世間的人,雖然個體不同,但都是生命的一分子,就像馬身上的毫毛一樣,每一根都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本質上並無區別。
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視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只有學會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浮躁的時代,我們始終不肯示弱,名與利驅使著我們一直往前走,為獲得眾人的仰慕,很多人在清除一個又一個的障礙,用狼性思維,在與市場競爭對手的拚殺中,機關用盡,勾心鬥角,置對方於死地,強硬的展現著自己的「榮耀」。
我們都在用各自的姿態演繹人生,炫耀自己的光彩。此時如果說「不爭」,反而在眾人眼中成了懦弱無能的標誌。然而還有一種生命,他們不求他人知曉,安安靜靜做著自己的事情,用謙卑躲開眾人的目光,用不爭完成自己的使命,用柔弱展現別樣的美麗。
葉嘉瑩說過:「現在好多人都以強者為德,夫妻、朋友、吵架、你凶,我比你還要兇惡,都以為自己要做一個強者才是最好的,我小時侯學習的不是如此,弱德是一種德,需要堅強地持守。」
無論有多麼艱苦,葉嘉瑩都守住了自己,不以暴還暴,始終堅守修養,「我的一生不是很順利,有很多坎坷,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個弱者。」
《道德經》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柔弱中堅守自己的內心,不張揚,謙卑,是宇宙中不滅的靈光。柔弱不是逆來順受,安於現狀,而是更為蓬勃向上的力量,它體現的是一種堅忍,是一種用水一般的柔和心態應對萬事萬物,水是柔弱的,又是無堅不摧的。
用柔弱的方式應對剛強,這不是無能,而是智慧。智慧不是知識,智慧的產生需要寧靜的內心和對人生社會的洞察。「柔弱」者因不爭,所以能用超然的心態和廣闊的視野,看待社會與人生,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責任編輯: 察方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