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港:邪惡的政權誘導暴力 比暴力更可怕(圖)

原標題:香港:令人遺憾的暴力和令人憎惡的暴政

 2019-07-05 07: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香港:邪惡的政權誘導暴力比暴力更可怕
香港立法會大樓許多玻璃門及外牆已損毀,或被塗污,需要一段時間維修,預計十月才能復會(圖片來源: 看中國攝影圖 周秀文)

【看中國2019年7月5日訊】持續一個月之久的大規模群眾抗議沒有得到政府的真誠回應,週一(1日)香港回歸紀念日,一群變得十分無奈和焦躁的香港年輕人在抗議現場用鐵架車和鐵柵欄作為武器,對立法會大樓的外牆玻璃進行了反覆衝撞。面對樓內嚴陣以待的警察,這群人全無畏懼,在警察十分詭異地撤離之後,他們旋風般衝進立法會議大樓。有人在議事廳內塗寫標語,有人從牆上取下幾位對北京政府亦步亦趨的歷任立法會主席的肖像畫併進行損毀,從電視鏡頭上可以看到,立法會內一片狼藉。

本來,數百萬香港市民踴躍投入的「反送中」和平抗議運動得到了世界輿論的廣泛同情和支持,對於近日在運動中出現的暴力現象,人們不由得感到十分惋惜和遺憾。我堅決支持香港市民們的和平抗議,非常不贊成將和平抗議轉變成為暴力衝突。但是更令我憤怒和憎惡的是那個躲在背後,蓄意激怒青年並將這場和平的抗議運動推向暴力的邪惡力量:那就是傲慢和狡詐的執政者,正是他們拒絕與民眾對話的頑固行徑,不斷地在青年人不滿的熊熊烈焰上添柴加油。

在衝擊立法會事件之後,在憤怒抗議運動中已經龜縮了好幾個星期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保安局長李家超立即出來,迫不及待地在凌晨四點召開記者會,藉著譴責暴力事件的名義,盡情地顯露他們成功將抗議活動者「引君入瓮」之後的得意。北京官方媒體也打破了近一個月來的沉默,大張旗鼓地譴責他們口中的所謂「暴徒」和「暴力」。他們以為,藉著反對暴力的口號,就可以贏回世界輿論的支持,但是,他們又一次打錯了算盤!

無論是香港市民還是世界輿論,在反對示威中的暴力行為的同時,更加清晰地高聲譴責無視民眾合理訴求並且不斷激化矛盾的特區政府。一個月以來,面對洶湧反對的民意,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只是非常勉強地表示要暫停審議「送中條例」,但是卻不合邏輯地拒絕撤回修例的議案;傲慢地無視市民提出的關於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警察部隊在6月12日的衝突中過度使用武力的合理要求;多次傲慢地拒絕與示威者和立法會的民主派議員進行對話,等等。

截至目前,香港已經有三位示威者採取了以死明志的激烈方式進行抗爭,令整個社會的氛圍變得更加焦慮不安。當然,在如此巨大的抗議活動中,難免會夾雜進極少數的有暴力傾向的人,但是更多的參與衝擊立法會的青年人並非此類。他們明知法律後果,仍然決意犧牲自己的自由甚至是生命來抗爭,他們是在以身試法,悲壯赴刑!直到警察清場的時候,仍然有四位「死士」堅決不肯退出,要留在立法會等待承擔後果,最後被其他示威者們抬出立法會。

我不相信這樣的人是暴徒!他們沒有對警察和阻擋他們行動的人進行危險的人身攻擊,也沒有對立法會內的文物和書籍進行摧毀,從販賣機中拿取飲料的時候還不忘自覺付款。他們集中攻擊的是那些具有體制象徵意義的設施。我無法相信這些人是暴徒!在我看來,他們是在用生命來爭取自由和正義,我不贊成暴力,但是完全理解這些年輕人的憤怒,他們比起那些唯唯諾諾和精於計算的中國知識精英們不知道要高尚多少倍!

在北京的支持下,香港政府已經變成一個遠離民意、壓制民意的政權。無疑,他們一定會以「法治」的名義對參與示威的年輕人進行「秋後算賬」,但是正如老子所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們將得到的只能是社會更強有力的反彈。不錯,我們提倡和追求憲政和法治,但是不得人心的政府和強加於人的惡法根本不能代表法治,因為沒有正義的立法渠道和不遵從高於法條的天理和人心,所謂的法制只不過是獨裁者手中的玩偶而已。

暴政之下,必有暴力,不是政府的暴力,就是民間的暴力。我們應該堅決地拒絕上述兩種暴力,但是在兩者之間,政府的暴力更為危險,它也常常是大規模民間暴力產生的原因,而且更具有破壞性。一個不代表民意而且拒絕理性聲音的政府代表的是暴政,而面對暴政,無路可走的大眾常常被迫走向極端,遺憾的是中國的許多知識份子對這一點根本沒有反思。我希望,人們在批評香港示威活動中出現的暴力行為時,一定不要「有意識」的對政府的暴政進行迴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