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茗似佳人 蘇東坡的飲茶之道(圖)


飲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不僅文人墨客鍾情於茶飲,市井百姓嗜茶者也為數不少。(繪圖:志清/看中國 )

飲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不僅歷代的文人墨客鍾情於茶飲,市井百姓嗜茶者也為數不少。文人把飲茶視為高雅之舉,由此而生的抒情寫意的詠茶詩詞也數不勝數。數千年來,茶與詩結下了不解之緣。茶為詩人所品,被剪裁融鑄於詩,古謂詠茶詩、茶詩。茶有詩更高雅,詩有茶更清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朝大詩人,都有詠茶詩傳世。其中李白的《贈玉泉仙人掌茶》一詩,寫得浪漫飄逸,別有韻味。詩曰:「嘗聞玉泉山,山澗多乳窟。仙氣白如鶴,倒懸清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白居易的詠茶詩多達70多首,最為後人推崇的當是《茶山境會亭歡宴》詩:「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香娥遞舞應爭妙,紫筍(茶名)齊嘗各斗新。」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也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詠茶詩詞。他對飲茶一道,更深得獨到之秘,對於茶葉、水質、器具、煎法,都頗講究。詠出了「從來佳茗如佳人」的雅句。

蘇東坡許多的詠茶詩,茶詩一體,人茶一體,妙不可分。以香茶喻美人,語出驚人。「仙山靈草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油膏首面新。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這首詩寫出了人人心中皆有,人人口中皆無的美好感受,竟然從氤氳之氣中品出佳人來了。

才華洋溢 蘇東坡的飲茶詩妙筆生花

年輕時的蘇東坡才華洋溢,前景看好,但因其為人耿介坦率,嫉惡如仇,遇有不平,即「如蠅在食,吐之乃已。」遂得罪了許多權宦,屢遭打擊、誣陷,先後被貶到黃州、惠州,甚至儋州(海南島),形同流放。雖坎坷一生,仕途多舛,但心胸曠達的他卻沒有因此被擊垮,反而將這些經歷轉化成傳唱千古的絕妙詩篇。東坡可謂全才之士,琴棋書畫,無一不曉;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在中國文學史上有極高的成就,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曾自評文章「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雖嘻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後人頌讚其文,有「蘇文生,吃菜根;蘇文熟,吃羊肉」之讚譽。東坡任杭州太守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倘佯在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並將西湖美景融入詩中:「水光瀲灧晴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中巧妙地把西湖比喻成美人西施,不管晴天、陰天,均能展現不同的風景。西湖之詩情畫意,若非東坡之大才,實不足以盡其妙。他的才能也在寫作飲茶詩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他在《試院煎茶》詩中寫道:「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今煎水意。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我今貧病常苦飢,分無玉碗捧娥眉,且學公家作茗飲。博爐石銚行相隨。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詩中談論煎茶要注意火候的問題,其描述茶、茶湯、茶具及茶效,一氣呵成,引人入勝。另一首《水調歌頭》中說:「已過幾番風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雲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裡,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此闕詞記述了採茶、制茶、點茶的情景及品茶時的感覺,其描述極為生動傳神。

首創「飲茶三絕」 豁達的胸襟超越悲涼

蘇東坡謫居宜興蜀山講學時,曾首創「飲茶三絕」之說,即茶美、水美、壺美。他曾設計一種提梁式茶壺,烹茶審味,怡然自得。題有「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詩句,後人將他設計的這種提梁壺稱做「東坡壺」。東坡烹茶,非常鍾情於金沙泉水,常遣童僕前往金沙寺挑水,僮僕不堪往返勞頓,遂取其它河水代之,但被蘇東坡識破。後來蘇東坡準備兩種不同顏色的桃符,分別交給僮僕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須和寺僧交換桃符,如此僮僕就無法偷懶了。

三國時期的魏人李康在他的《命運論》中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蘇東坡雖然聰穎過人,才華蓋世,但是過人的智能卻沒給他帶來好運,反而使他災禍連連,《烏臺詩案》因被控誹謗而入獄,他在詩中感嘆地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在他第四個兒子蘇遁出生時,他曾作《洗兒詩》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妄到公卿。」其一生際遇之悲慘,令人感傷。然而,儘管歷盡人世間的滄桑,蘇東坡卻能以豁達的胸襟超越於悲涼之上。泡杯清茶,細讀他的飲茶詩,也能感受到他那博大的心胸與灑脫。

本文留言

作者雲中君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