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萬人反修訂《逃犯條例》後,港人的身份認同與情感回歸都出現了重大的轉變。(圖片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看中國2019年6月29日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發表「終極民研」,周四(27日)公布停止運作前的最後民調顯示,過半受訪者自稱是「香港人」,受訪者稱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只有11%,創香港主權移交22年來的新低。分析認為,二百萬人反修訂《逃犯條例》後,港人的身份認同與情感回歸都出現了重大的轉變。
港大民研最新一期的數據顯示,要受訪者在「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及「中國的香港人」四者之間選擇,最新發現有53%的受訪民眾自稱是「香港人」,11%自稱是「中國人」,12%自稱「香港的中國人」,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的有23%。
該次調查發現,五成三受訪者稱自己為「香港人」,較半年前增加13%,錄得九七年回歸有紀錄以來新高;自稱為「中國人」只得約一成,較半年前下跌4%,錄得回歸以來新低。
若以年齡層細分,今年上半年自稱為「中國人」的18至29歲的年齡群得2.7%,較去年下半年稍跌1.4%。而30歲以上的年齡群則有12.5%,較去年下半年跌了4.8%,跌幅頗明顯。
前民陣召集人楊政賢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港人身分認同半年之內創新高,明顯與近期的送中條例爭議有關,又指連社會上較年長的人亦都對中國身份認同下跌,足以反映香港整體都對中國司法制度的不信任。
楊政賢說:港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抗拒中國,是絕對可理解的,並且源起是中國的高壓統治。大家亦可仔細去留意整個民調中,究竟45歲以上的年齡群,究竟對中國身份認同是否有下跌,我相信其實是有跌。這是個很大的警號來的,因為過往可能會指,回歸後很多年青人與中國未有與中國太多接觸,繼而不會有中國身份認同。但若連45歲以上、一些較老年的人都對中國身份產生抗拒,這就明顯解釋到香港整個人口都對於中國的司法制度非常不信任,故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港大民研同時調查了香港市民各項身分認同的獨立評分;無論是按認同感,重要性或認同指數排名,「香港人」身份繼續維持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則排第尾。
調查顯示,超出七成受訪市民並沒有因回歸後,正式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只有不足三成人因而感到自豪。至於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對港的政策,當中超過五成受訪市民給予負面評價,得兩成多給予正評。
楊政賢就說,港人身份認同持續上升,同時愈來愈對「中國人」身份反感,早在2008年開始,他認為與香港的政治權利不公及連串中港矛盾有關。
楊政賢說:政治因素是一定的,對一個國家的身份認同就是(源於)有無平等的政治權利,而香港就從沒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在各種香港的自主事務上又被中央干預,因此令港人覺得自己非中國人身份亦不足為奇。第二個解讀就是愈來愈多中港矛盾,很多中國官媒經常將香港的民主運動,或一些對社會事務的反駁歸類為「港獨」,這些錯誤解讀及誣蔑香港人的行為令港人極反感。
港大民研高級數據分析師戴捷輝指,兩次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後的調查結果清楚反映,修訂條例對香港市民在身份認同及回歸情感上的衝撃。深入分析顯示,市民年紀越輕,對成為中國國民感到自豪的比率越低,對中央政府對港政策的評價亦越負面。港大民研總監鍾庭耀表示,對全部指標屬於回歸後最差數值感到無奈和可惜。
該次民調6月17至20日期間進行,亦即兩次反送中大遊行、以及6.12警民衝突之後,隨機電話抽樣,成功訪問了1015名香港居民。
背景:港大民研停止運作後會轉型成為香港民意研究所轄下的香港民意研究計劃(香港民研),啟動「2022一國兩制中期檢討計劃」。
(原文標題為:港人自認「中國人」僅剩約一成 創主權移交22年新低)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