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中處於劣勢的商品有必要存在嗎?

【看中國2019年5月26日訊】常逛商場的人,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同一家店裡,或同一個品牌,會有一些性價比低的商品出售,這些商品往往無人問津,但這種商品依舊常年累月地出現。

有的店員甚至就把它們在擺放在一些同類暢銷品的附近,絲毫不擔心其銷售情況受到影響。這些銷量和性價比奇低的商品有存在的必要嗎?

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的一位教授,曾經組織學生做過一個試驗:

如果要訂購《經濟學人》雜誌,學生將有3種選擇:

A59元,僅有電子版

B125元,紙質版

C125元,電子版+紙質版。

試驗結果是,16%的人選擇了A,84%的人選擇了C,而性價比最低的B無人問津。這麼一看,似乎B在這場選擇中是不被考慮的,可有可無的對象。

後來,教授把試驗稍加改動——把選項B去掉。再讓另外一批學生進行選擇,結果是選A的人佔了68%,而選C的人僅有32%。

這說明,即使無人選B,但其在學生做出選擇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來學生只需要便宜的電子版就能滿足閱讀需求了。

並且,他們看到紙質版需要125元,要遠遠超出電子版的價格,如果只有兩種選擇,毫無疑問,大多數人會放棄紙質版,這時,紙質版的銷量就會受到影響。

但是,當另一種方案出現時:只需要花相同的價錢就能同時買到電子版+紙質版。學生們會有一種撿到便宜的心理,選擇把二者都買下來,整個雜誌的銷量也就得到了保證。

這樣的現像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套裝的價格要比單品便宜,單品銷量不多,但在單品的對比襯托下,套裝銷量更多了,商家不會因為套裝的略低售價而有所損失,反而會大大獲利。

或者說,同一家店裡,如果故意將一件價高的商品和另一件性價比高的商品放在一起,那麼很可能是商家的小計謀,他們不會擔心價高者處於劣勢而銷量受影響,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為了促進另一件商品的銷售。

這就是一些劣勢商品的存在的意義:無人問津卻難以作用巨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