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拚成大馬肥料王 台灣人受封「拿督」(視頻)
這位馬來西亞「拿督」可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當年彭士豪追尋父親跑到大馬創業,最終成為生物複合肥料的龍頭廠商!(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9年5月17日訊】一口英文有著星馬腔,名片上印著「拿督」,你可能以為全宇生技董事長彭士豪是一位馬來西亞華商。但錯了!他可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他追尋父親跑到馬來西亞創業,而念電子的他卻成為馬來西亞油棕的救星,還成為生物複合肥料的龍頭廠商!
據《天下雜誌》報導,大學念電子的彭士豪,服完兵役後加入父親在馬來西亞的木材加工廠。他觀察後覺得風險太高,並決定自己創業。他很認真想要走什麼路,「是要台灣擅長的電子業?抑或是台灣有長足經驗的農業?哪個產業可與當地經濟資源結合?」
投入綠色生技產業
彭士豪決定從當地的經濟作物油棕切入。因為光是大馬一地,油棕種植面積就達500萬公頃、相當於5萬平方公里,比全台灣面積3.6萬平方公里還大。而且棕油產業為大馬經濟的重要支柱,大馬為世界第2大油棕生產及出口國。
肥料佔油棕種植的費用最大,高達7成,而且須長年使用;油棕生長週期通常是5年,一年需施肥4到7次,跟生命週期短暫的電子商品不同,所以肥料產業應該是最佳切入點。
彭士豪觀察,「如眾所周知,傳統化學肥料有快速增肥的效果,但是造成土壤酸化、地利損耗也大。印尼、馬來西亞近年來廣植油棕,即因有違熱帶雨林保育,受到國際環保人士抨擊。」
彭士豪決定複合傳統化肥、有機、微生物肥料,以保留各自優點:化肥的速效、有機肥的常效、微生物有助土壤地利維護和長期復育。
最終彭士豪開發出有機肥包裹化肥的複合技術,可以克服化肥破壞地利、有機肥體積龐大(比如咖啡渣、可可廢棄物等),以及微生物保存不易等各自的缺點。
彭士豪以父親取得馬來西亞2000公頃林地開採權之利潤作為創業基金,於1999年創立了全宇工業,開啟大馬首座化肥、有機、微生物三合一的複合肥料生產線,將綠色生技引進當地。
複合肥料生產線。(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
實際執行時困難重重
彭士豪的創業策略以為設想周到,可是油棕為大馬的重要經濟作物,大多掌握在大型的農業公司;剛起步的全宇根本打不進既有的產銷體系。
彭士豪決定先從短生長期的蔬菜、水果開始。他操持著流利的馬來語,唱馬來歌、跟當地農民搏感情。經過了3年努力,終於獲得中型油棕公司YPJ的肯定,決定採用全宇的肥料;因為使用成效卓著,所以全宇開始打響名聲。
油棕救星 防治病蟲害
2008年為全宇站穩腳步的一年。當年它獲得大馬油棕局MPOB的認證,與其合作開發「MPOB F4」三合一生化複合肥料,將它正式推上大型油棕公司的肥料供應鏈。同年,它也獲得大馬生物科技認證,並享有10年免稅優惠。
多年來大馬油棕樹受靈芝病嚴重侵害,每年造成損失不下百億台幣。而全宇與油棕局合作開發的生化複合肥料內含的真菌,可以降低7成靈芝病的病發率。此發現意外將肥料延伸到病蟲害防治領域,提升肥料的附加價值,在拓展靈芝病嚴重的東馬市場起到了關鍵作用。
全宇在2017年6月8日回台灣掛牌上市。2018年營收大約新台幣30億元,毛利率近30%,每一年營收以20~30%速度快速成長。其在大馬肥料市場(以傳統化肥為主)的市佔率5%;其中生化複合肥的市佔率高達95%。
受封為「拿督」 被委任為顧問
正因為協助大馬的農業升級,也熱心大馬的農商問題,所以彭士豪受封為「拿督」。
也由於產學合作成果豐碩,被大馬科技創新部MOSTI委任為高科技農業綠色顧問。MOSTI是由大馬總理領導的,以研發、創新、環保為主要宗旨和執行策略,裡面有10家企業成員,全宇是唯一的私人企業。
台灣小子變身為大馬肥料王,帶著綠色科技,繼續拚南向,一海之隔、有著1400萬公頃油棕園的印尼將是彭士豪下一步拓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