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如紙,終成現實!(圖)
【看中國2019年5月9日訊】最近,美元指數強勢上漲,導致許多非美貨幣潰不成軍,市場驚呼「紙幣如紙」的時刻到來了!
與其說是美元讓這些非美貨幣潰不成軍,還不如說是這些非美央行根本就沒把自己管理的紙幣當成貨幣。次貸危機之後,許多國家的央行都開足了馬力印鈔。
以前筆者說過,在這輪印鈔的過程中,美聯儲帶頭深入了「未知海域」,但美聯儲及時收腳、並洗洗腳上了岸,從2015年開始加息後又開啟縮表。但還有許多央行卻在美聯儲已上岸後在未知的「海域」中樂此不疲、無法自拔,持續開閘放水。
最近的美元指數上行到了98以上,並不是美元有多好,即便到今年底,美聯儲的縮表規模也不到1萬億美元。與次貸危機之後的擴表規模(約3.6萬億美元)相比,尚不足三分之一,美聯儲剩下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依舊是發生次貸危機前的3倍多。
何來美元霸權?只是許多非美貨幣太爛而已!這從歐元和新興市場貨幣的代表巴西雷亞爾、土耳其里拉上可以明顯地表現出來。
次貸危機之後開始,作為自由兌換貨幣的代表——歐元,就在自甘墮落之中。
巴西雷亞爾和土耳其里拉在次貸危機之後就一直在對美元快速貶值,巴西央行和土耳其央行自己都不把自己發行的紙幣當成貨幣看待,未來這兩種貨幣墮落的速度還會加快。
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紙幣其紙張的本質從未改變!次貸危機之前的數年,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出現階段性升值,不過是歷史的特定機遇而已,只是借了中國加入WTO的這股東風。風過雲散,自然要繼續回歸本來面目。
原油價格劇烈波動,衝擊非美貨幣
紙幣集中變紙的過程,一般會由特定的因素引發。比如,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讓拉美數十種紙幣開啟了變紙張的進程,包括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墨西哥等數十個國家。2014年的油價下跌,讓委內瑞拉、玻利瓦爾紙幣進入變紙的進程。
為什麼原油價格的劇烈波動會導致這種現象呢?
當今世界的紙幣,均屬於美元本位制,也就是說,美元是各國貨幣發行的保證金,所以要維持本幣的價值穩定或有序貶值,各國央行的外匯資產負債表才是核心!
一旦外匯資產負債表遭到破壞,就會導致外匯流動性短缺(實際是外匯被本幣不斷擠兌的結果),從而導致本幣加速貶值,而本幣加速貶值就會嚴重地推升本國的通脹水平。當通脹惡化之後,財政赤字就會飛速增長,進入通脹——財政赤字螺旋式互相推動的怪圈,紙幣快速變紙!
由此就可以看到,油價暴跌讓委內瑞拉外匯收入驟減,外匯資產負債表惡化,資產無法覆蓋負債,導致惡性通脹,財政赤字暴增,紙幣進入加速貶值的螺旋式軌道,就有了委內瑞拉的今天。
委內瑞拉貨幣玻利瓦爾,就是紙幣變紙的最真實寫照!(圖片來源:Geety Image)
20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央行加大了盧布發行,但由於同期石油出口收入銳減導致外匯下滑,形成盧布對美元的擠兌,其央行的外匯資產負債表被破壞,導致90年代初期蘇聯盧布變紙。
20世紀70年代多次原油危機導致油價暴漲,是造成歐美國家發生經濟滯脹的主要原因。而80年代的國際油價出現連續下跌,嚴重地破壞了很多拉美國家的外匯資產負債表,是爆發拉美危機的主要誘因,導致巴西、阿根廷等國家多次換幣。
一國央行外匯資產負債表的健康就是美元本位制下各國貨幣發行體系可以存續下去的基礎。
由此也可以發現,原油作為經濟的血脈,無論暴漲還是暴跌,都是各國央行最大的敵人!因為暴跌會導致產油國的外匯收入劇烈萎縮,暴漲會導致用油國外匯支出的快速擴大,都可以摧毀本國央行的外匯資產負債表!
俄羅斯才是原油市場的黑天鵝
當本國央行不斷加速印鈔(形成對外匯的擠兌效應)時,其影響就更為明顯。現在,原油市場的黑天鵝若隱若現。
很多人會首先想到中東尤其是伊朗的亂局,這固然不錯,伊朗局勢也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所有人都關注的問題一般就難以成為黑天鵝事件。即便伊朗放手一搏,封鎖波斯灣,美國和盟軍預計也可以在三個月內恢復波斯灣的原油運輸航道。多數國家和歐盟用自有的原油儲備可以應對這種突發局勢。
當然,原油大幅漲價是避免不了的,對一些外匯資產負債表很弱的國家會帶來明顯的衝擊,比如現在的阿根廷和土耳其等。
真正的黑天鵝在哪裡?以前提到過這一問題,需要將眼睛望向俄羅斯!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之後,俄羅斯遭到了歐美國家連續的制裁,從資金、技術和設備上打擊俄羅斯的石油產業。但這是個長時間的過程,一般需要三四年才會體現效果。
當長期勘探不足、技術和設備更新受限之後,新油田就難以接續投產,而老油田的產量會逐漸下滑,最終導致總產量的下降。
俄羅斯原油不足將引發歐洲債務危機
最近一週,屢屢傳來歐洲部分地區暫停通過管線進口俄羅斯石油的消息:
5月2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稱,波蘭和德國已暫停通過德魯日巴輸油管道的北部管線接收進口俄羅斯的原油,原因是質量不佳,這代表接近73萬桶/日的原油流量被叫停。要知道,這一北部管線每日最高可運輸100萬桶原油,約佔全球原油需求的1%。當天下午,德魯日巴管道南部管線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管道運營商Transpetrol也表示,已暫停通過該管線進口俄羅斯原油,理由相同。之前還有報導,白俄羅斯煉廠已經拒絕接受俄羅斯石油,原因也相同,並導致與烏克蘭等國的合同糾紛。
原油被污染的情形不僅發生在上述地方,還包括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的烏斯特-盧加港,該港輸出的原油量最高可達150萬桶/日。一旦管線和碼頭200∼300萬桶/日的原油無法投入冶煉,這對國際原油市場的衝擊將是巨大的、長期的。這也將造成世界各國的通脹嚴重惡化,並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很多國家的原油儲備將不足以應對這種局勢。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拒絕接受俄羅斯原油?原因在於這些原油被有機氯化物污染,這些有機氯化物在原油冶煉的過程中會生成鹽酸,毀壞冶煉設備。諮詢機構Energy Aspects的首席石油分析師Amrita Sen指出,有機氯化物並非天然存在於原油中,而是用於石油上游的開採過程以提高產量,但在出售原油產品前應將其去除。
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原油為烏拉爾原油。俄羅斯能源部承認,烏拉爾原油的質量過去幾年一直在下降,是因為老舊油田正在枯竭導致!
主要向歐洲輸送原油的俄羅斯伏爾加-烏拉爾油田(即烏拉爾原油)是一座老油田,於第二次大戰期間開始建設,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間,一直是俄羅斯的最大石油產區,從1978年起產量落後於西西伯利亞油田。
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的產量在逐年下降,但現在仍保持在1.2∼1.5億噸之間,佔全俄羅斯原油產量的1/5以上。
油田枯竭,要麼不斷減產,要麼通過添加一些有機助劑來穩產,但這又影響原油質量;如欲保原油質量就需要增加大量的設備投資,受歐美制裁的俄羅斯資本匱乏,購置和更新設備的能力明顯不足,這就是造成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原油被拒絕接受的原因。
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輸出國,其原油輸出量為每年2.6億噸左右,折合日輸出約500萬桶。一旦其輸出能力下降,其他國家就很難填補缺口。而原油供給出現短缺,歐洲經濟就面臨巨大的威脅。
2018年下半年,義大利經濟已經陷入技術性衰退,德國經濟增長處於停滯。2019年之後,德國2019年的預期經濟增長率被不斷下調(現在德國政府的預計是0.5%),整個歐元區的經濟處於衰退的邊緣。
歐盟的原油進口依存度約在88%,其經濟大廈本身就建立在進口原油之上。據歐盟統計局2018年12月27日報導:2016年,歐盟成員國進口了5.46億噸原油,其中最大的份額來自俄羅斯,為1.66億噸,佔歐盟原油進口總量的32%。
一旦來自俄羅斯的進口原油不足,足以引發歐洲國家爆發經濟危機,進而導致義大利等高債務國家的債務危機!
歐盟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一旦義大利這樣的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義大利債務規模十分龐大,任何國際組織都沒能力救助),歐元將深受打擊,就會牽動世界很多國家陷入債務違約之中,讓本國的外匯資產負債表遭到破壞,從而開啟一些紙幣集中變紙的征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