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減稅降費為何不能長久?(圖)
財政是政府的錢袋子,與民爭利還是讓利於民?(圖片來源:tonyv3112/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5月6日訊】今年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實現了6.4%的GDP增長率,中共政治局會議評價稱「開局良好」,北京當局反覆強調「要把減稅降費落到實處」。雖然口號喊得很響,但是畢竟地方政府財政壓力仍然很大,想要見好就收不是沒有原因的。
其實一些中國內地媒體也提前釋放信息出來,例如,有媒體發社論稱,「減稅降費從根本上來看,它不是一項應對經濟降速的應激性的調控舉措。」
筆者認為,減稅降費不會有擴張性政策帶來的財政赤字、通貨膨脹、擠佔貨幣資源等問題,從而是一個副作用很小、健康且乾淨的舉措。但財政是政府的錢袋子,與民爭利還是讓利於民,這就要看實際情況了。
因為中共政府本身不創造任何財富,在企業和百姓的財富創造及分配過程中,在GDP增速降到個位數的情況下,中共政府的收入卻始終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的非稅收入就高達26,951億元人民幣。其中包含各類罰款。財政部解釋稱,非稅收入是指除稅收和政府債務收入以外的財政收入,是由各級政府提供特定公共服務和准公共服務取得的財政資金。
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狀態應該是小政府大市場,即讓市場經濟發揮應有的作用,政府只是在關鍵的決策部分起到作用。除了滿足公共服務和國家安全等需求外,應該讓財富的天平更多傾向於企業和居民。實際上,當財富更多掌握在企業和百姓手中時,它也能夠發揮更大的效力。在中國則恰恰相反,中共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始終伸向經濟各領域,干預著經濟的運行。
地方政府的心態是什麼樣的呢?看看各地的賬本就知道了,從已經公布的一季度財政收入就可見一斑。像北京、上海這樣超大型城市,一季度財政收入僅增長2.1%、3.3%;而貴州省,一季度財政收入更是同比下降5.2%。比較有趣的是,分政府層級來看,貴州省本級比市縣級的財政更寬裕些。
政府層級越低囊中越羞澀,而這些要依靠中央的資金救濟。每年中央拿出一筆資金分配給地方政府時,會考慮地方財政困難,財政部設置了財政困難程度係數,最近一份文件首次公開了中國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的財政困難程度係數。其中,有25個省財政處於困難狀態。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在於,中央上收財權下放事權,導致地方政府幹事多收入少責任大。地方官員也因此懶政、怠政,因為多干多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方財政巨大的收支不平衡,之所以能夠維持二十多年而不出問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土地對地方財政的補償:通過土地拍賣和土地抵押貸款獲得的資金有力的補充了地方財政的不足。現在房地產市場被中央勒令冰封,地方政府財政更是捉襟見肘。所以觀察人士擔心,減稅與降費也會因此出現動力減弱的情形。
李克強在3月15日說,「大規模減稅降費,是要動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我說這是一項刀刃向內、壯士斷腕的改革。」
這也是李克強第6次在「兩會」提到「壯士斷腕」,表示要進行改革。
北京當局使用「壯士斷腕」這個詞,是要向外界表明決心很大。但是每一年都這麼說,外界卻看不到過多成效,因為地方政府也不願意全心全意去執行,難免讓人質疑北京當局「雷聲大雨點小」。雖然官方聲稱去年減稅1.3萬億元,今年的減稅規模可能高達2萬億,但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際,都讓人質疑北京當局的改革速度和力度不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