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將至!金融危機這樣攻克國家最後防線(組圖)
金融危機真正攻克各國最後防線的另有原因。(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5月3日訊】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媒體和撰稿人大肆渲染索羅斯橫掃東南亞,似乎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在索羅斯面前不堪一擊。那咱告訴你,那些都不過是吸引眼球、忽悠人們的手段而已,真正攻克各國最後防線的另有原因。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由泰國開始引發的。金融危機之前的二十多年,泰國在經濟上是十分激進的國家(與今天截然不同)。從1974年到1985年,泰國經濟增長率平均超過8%,被視為亞洲奇蹟。創造奇蹟的過程實際是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然後積累的資本去幹什麼哪?人民富裕了就開始炒股、炒樓,關於泰國在這一時期股市、樓市的繁榮程度有很多資料進行過介紹,不必細說,泡沫經濟產生並不斷發展,這就是1986年之前泰國所發生的事。
或許各國的泡沫有多種表現形勢,但最終都離不開本國央行,沒有央行不斷印鈔,所有的泡沫都不可能膨脹的起來——央行資產負債表飛速擴大是根本的源頭,它就是「播種機」。
當資產泡沫不斷膨脹之後,就會降低資本的投資收益率,資本就會開始外逃,當然這些外逃的資本既有外資也有內資。泰國的資本逃離主要發生在1996年前後。此時就會發生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擠兌!這就是今天要說的核心問題。
擠兌是怎麼發生的呢?
我們都知道商業銀行有擠兌的現象,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不足、無法及時償付儲戶存款的時候,就會發生擠兌,這對於商業銀行是災難性的事件,甚至會讓商業銀行倒閉。但對於央行卻不是,因為它手提印鈔權,才不怕擠兌。
央行怕的是另外一種擠兌,本幣擠兌外匯!因為央行手中沒有外匯的印鈔機。
任何一國的央行都有兩張資產負債表,一張是外匯的,一張是本幣的,在使用外匯本位制發行本幣的情形下(非美央行基本都是這種體系),前者是後者的根本,因為外匯是本幣發行的保證金。當資本出逃的時候,央行為了維護資產價格泡沫不至於爆破,就會傾向於擴大本幣的資產負債表(就是加速印鈔),此時,就會與外匯的那張資產負債表發生矛盾。
資本持續出逃時,央行的外匯資產就會減少。可同時,央行的本幣資產卻在加速膨脹,當資產價格泡沫已經無法持續下去的時候(比如樓市嚴重供過於求,或者老齡化不斷加劇,樓市泡沫就玩不下去了),資產已經無法有力地吸收央行加速發行的本幣,此時,本幣就會連續衝擊央行的外匯!兩張表發生了劇烈的衝突,擠兌發生了,央行爆發外匯流動性危機。
當央行的外匯流動性爆發危機的時候,就是泰國的金融危機爆發了。
央行自然不會告訴我們外匯被擠兌的真實情形(經常的做法是通過媒體的喉舌進行掩蓋),但我們還是可以抓住狐狸尾巴。因為此時外匯流動性越來越緊張,外匯的儲蓄利率就會不斷上漲(目的是吸儲,緩解流動性),甚至暴漲!最後會遠超過本幣同期的存款利率,這就是本幣對外匯擠兌的效果。
外匯的利率越上漲,本幣資本越會換取外匯,擠兌力度越強,以實現利差收益和本幣貶值收益,局勢就惡化了。
外匯利率的暴漲超過本幣利率就是露出了狐狸尾巴。
1997年7月2日,泰國放棄固定匯率制度,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這是外匯被連續擠兌之後的無奈的選擇,當天,泰銖兌美元暴跌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媒體和專家告訴大家,這是索羅斯做空的結果。從上述大家就可知道,這種說法純粹是扯淡!完全是本國央行自己做空的結果,是本幣過度發行對外匯擠兌的結局,索羅斯不過是在駱駝身上適時加了一根稻草而已!(他的才能就在適時兩個字上)。
本幣擠兌外匯不僅是泰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根源,再看看現在的阿根廷和土耳其,都是外匯持續被擠兌、央行外匯資產負債表被破壞之後,外匯資本無法覆蓋外債的結果,其根源也都在央行。因為央行發行的本幣太廉價、太爛!當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會去擠兌外匯。
當今時代,很多央行都是「超級播種機」,尤其是次貸危機之後很多國家的央行幾乎是肆無忌憚地印鈔,播下的是無數無信用的紙幣。這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拉美危機、1990年前後的盧布危機、1997年東南亞危機、現在的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國貨幣危機的根源。
現在,中國多數商業銀行給出的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已經在3%-4%(工行是3.5%),我們再看一下港幣的一年期拆借利率(下表):
港幣的一年期拆借利率。(圖片來源:作者博客)
美元存款利率與港幣拆借利率之間的利差是明顯的,自然就會有機構(尤其是金融機構)拆借港幣兌換成美元存入中國商業銀行博取利差收益和貶值收益,港幣的聯繫匯率就會承壓--這是未來的核心問題。然後,金管局只能拋美元回收港幣。只要港幣的利率不漲到與美元的利率一樣的水平,擠兌就會不斷進行,這是樓市和股市的壓力所在--最終的目標就是聯繫匯率。
希望金管局管理好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凜冬將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