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戰爭系列】之一:血戰手機!(組圖)
中國城市與城市之間慘烈的手機競爭(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4月27日訊】這個系列將要講述的,是中國城市與城市之間慘烈的經濟競爭。為了爭奪產業、人才、資源與資金,中國各個城市之間各出奇謀,拼得頭破血流,甚至可以說是毫無底線。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要講的就是手機。
手機行業,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最強大的構成部門,沒有之一。2018年,中國手機出口規模達到1407億美元,佔當年度中國出口總規模24874億美元的比值達到5.7%,乃是中國單項出口最大的產品。下表是中國從2013年至2018年的手機產量和出口量數據(產量數據來源為國家統計局月度資料庫,出口量數據來源為海關月報)。從表中可以看出,中國生產的70%手機都是用於出口。這裡順帶說一句,全世界的80%手機都是在中國生產,剩下的主要生產國是印度。
中國國內手機消費數據追蹤(億臺。作者製表)
各位可以看到,在產量數據上,在中國手機產量從2013年的15.2億台上升到2017年的峰值18.9億臺,2018年開始呈現下降趨勢,降到了17.98億臺,產量下降背後的原因在於手機技術進步陷入停滯,5G等概念又無法落到實處,老百姓的手機購買慾望在降低。在出口量方面,2015年達到峰值的14.5億臺,就開始呈現下降趨勢,2018年下降到12.0億臺。這兩組數據結合起來,意味著手機產業已經變成了存量市場,基本喪失了增長性。而中國各大城市將因為手機市場喪失增長性,展開更加酷烈的產業競爭。
下表給出的,是中國手機產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從2013年至今的歷年產量數據表,數據來源為各市年度統計公報。
中國國內主要城市手機產量(萬臺。作者製表)
2018年中國手機產量最高的城市是重慶,達到3.78億臺。注意,重慶的手機產量是在2015年之後迎來的爆發,主要是原本聚集在深圳華強北的千元機產業全面搬遷到了重慶。各位千萬不要看不起千元機,比如「傳音」(TECNO)這種手機牌子,在國內基本上沒得賣,但是在非洲大地上,這是最受歡迎的品牌,沒有之一,每年能賣出上億臺!這款手機最大的賣點就是自帶美顏功能的拍照,能清晰的拍出黑人的五官,它的廣告也就是赤裸裸的強調這一點,比如下圖,就是傳音手機的典型廣告。
「傳音」(TECNO)這種手機牌子是非洲大地上最受歡迎的品牌。其最大賣點就是能清晰拍出黑人的五官。
(網路圖片)
重慶搶走了價廉物美的千元機業務,自此在手機行業裡一騎絕塵。接下來的,就是東莞。東莞賴以起家的,當然就是OPPO和VIVO了,2018年東莞手機產量達到3.68億臺。東莞這兩款機其實是同一家企業生產,主要的買家是非重點院校的大學生和高端民工。當然,在中國,這個群體其實就是最大的手機購買群體。於是,這兩款手機銷量持續暴漲,終於成為了中國銷量最大的手機品牌。東莞原本因為台式計算機產業潰敗而衰退的經濟,因此重獲新生。
深圳曾經是手機產業最強悍的城市。華強北的千元機,龍華的蘋果生產基地,以及龍崗的華為總部。2014年深圳的手機產量達到峰值的4.37億臺,佔當年度全國手機產量的比值達到26%,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比例。此後深圳的手機產業開始逐步外遷。蘋果現在已經完全撤離,千元機搬去了重慶,華為手機的產能也在一步步的搬去東莞。2018年深圳的手機產量已經下降到了3.09億臺,並且這個數據極可能還有水分,因為深圳統計局很可能由於華為總部依然放在深圳的關係,而將東莞松山湖地區生產的華為手機,統計入本地的手機產量。
惠州曾經是三星手機的主要生產基地,本地也有TCL手機等小品牌。現在三星手機在國內的業務劇烈萎縮,TCL手機則處於消失狀態,所以惠州的手機產量也是持續下降,從2013年的2.87億臺,劇烈下降到2018年的1.03億臺。
整體來說,深莞惠地區2018年的手機產量合計達到7.8億臺,佔當年度全國總產量的比值高達43%。深莞惠地區是中國手機產業最集中的城市群,有著非常完備的從零部件到整機的生產能力,可惜的是嚴重缺乏整合與統領,處於無序發展的狀態。現在的大灣區規劃,同樣沒能將這個零散的手機產業群有效整合起來,所以才給了重慶以可乘之機。現在重慶已經開始逐步將OPPO和VIVO的低端機型的生產線都搶過去了。按這樣的發展趨勢來看,深莞惠地區接下來,可能無法跟重慶競爭。
鄭州是蘋果手機最大的生產基地,富士康在國內最大的手機產業園就位於鄭州。2017年鄭州的手機產量達到峰值的2.95億臺,這也是蘋果手機在國內最輝煌的時刻了。2018年後,蘋果手機缺乏創新,並且在營銷上使用了錯誤的奢侈品型的銷售路線,動不動就賣一萬多塊錢。中國的新鮮韭菜們對蘋果這種涸澤而漁式的營銷方式嗤之以鼻,於是蘋果手機的國內銷量自此一落千丈,鄭州的手機產量自此開始下滑,2018年下降到1.98億臺,一年內幾乎減少了一億臺。對鄭州經濟來說,這將是不可承受之重。它圍繞蘋果手機布局的其它電子行業,都將會因此遭遇巨大的衝擊。
北京地區的手機生產基地其實主要是位於河北廊坊的富士康基地,不過其註冊地為北京,所以被統計到了北京的工業產量數據裡。富士康廊坊基地事實上曾經長期處於萎縮狀態,一直到2017年之後,富士康搬了一些高端生產線過來,產量才開始逐步恢復。這大概是富士康的一種政治表態。上海地區則聚集了很多雜牌手機的生產基地,比如中興的高端機型,臺灣的HTC等。2015年上海的手機產業達到頂點,此後就開始萎縮。2018年雖然上海的手機產量看起來有所恢復,但還不能作為上海手機產業復甦的證據。
天津的手機生產基地主要就是三星。現在三星已死,有事燒紙,天津的手機產量因此從2013年的1.03億臺持續下降到2018年的2500餘萬臺,降幅達到了75%。按這個趨勢,天津很快就要從中國的手機生產版圖上消失了。
太原的手機產業同樣也是指望富士康,現在富士康已經公開表態考慮撤出太原,所以太原的手機產量在2016年達到2693萬臺的峰值之後,到2018年就下降到了1979萬臺。太原的產業空心化趨勢已經出現了。
成都在2015年後迎合東部的人才回流潮,發展成了中國小眾手機品牌的生產基地,比如中興的低端機型,還有長虹手機錘子手機之類,產量維持在1000萬臺左右,由於這些手機品牌並不以出口為導向,沒有去嘗試打開非洲南美洲之類的低端機市場,所以看起來成都的這些小眾手機也不太有增長性。
以上,就是中國的手機江湖的整體情況。重慶一枝獨秀,依靠千元機的大規模出口,將所有城市遠遠拋在了後面。深莞惠地區看起來缺乏後勁。富士康在鄭州和太原的產能都在萎縮,不過在緊鄰北京的廊坊倒是小規模的恢復了產能。上海的手機產業還在掙扎之中,天津倒是很確鑿無疑的挂了。成都則靠著一些小眾機型去嘗試佔領中國的鄉鎮市場。這樣對比起來看的話,重慶的產業布局能力,還真是強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