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量不足,會增加血液濃度及腎臟負擔,並導致尿液濃縮,引起結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體多餘的水分主要由腎臟負責回收、製造尿液,經由輸尿管流至膀胱儲存,最後再從尿道排出體外。
尿液是人體新陳代謝相當重要的一環,除了水分之外,也會夾帶體內的廢棄物,若是尿液中水分含量太少,廢棄物便會被留在泌尿系統內,當廢棄物逐漸沉積,就可能產生結石。
人體形成結石的過程比較漫長,除了生活在炎熱地區、運動過少、患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飲食習慣也是重要成因之一。以下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引起結石的原因。
1、喝水少、水質差
人體70%的成分是水,其代謝、排毒都需大量水分。飲水量太少,會增加血液濃度及腎臟負擔,並導致尿液濃縮,易引起結石。
2、攝取過多蛋白質、脂肪
各種動物的肉類,尤其是肥豬肉都是脂肪含量較多的食品。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質,經常大吃大喝的人很容易超標。得腎結石的條件就形成了。應該多吃果蔬,並相應減少肉類的攝入。
3、吃太鹹
如果攝入太多鹽分,在體內的高鹽分從尿液中排出時,也會相應增加鈣排出量,使尿鈣升高,易在尿液中與草酸結合形成結石。
4、攝入過高嘌呤
海鮮食品、動物內臟等均含有較多的嘌呤成分,勿過量攝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嘌呤豐富的食物有海鮮食品、動物內臟、花生、豆角、菠菜等,均含有較多的嘌呤成分。嘌呤的代謝產物是尿酸,尿酸過高,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鹽沉澱而形成尿結石。吃嘌呤多的食物時最好別喝酒,應多喝些水增加嘌呤代謝、排出。
5、老年人晚飯吃太晚易導致結石
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導致很多疾病的發生,其中患有尿道結石的人數越來越多,尤其是老年人。人體進入老年後,對食物的消化功能衰退。老人七、八點才吃完飯,隨著年齡的增長,伴隨疾病的增多,老年人活動量減少,九、十點左右就會上床休息,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根本無法將食物消化徹底。
晚飯吃得晚,還會導致結石。還因為食物裡含有大量的鈣質,而在消化過程中,一部分被人體吸收,另一部分則會隨尿液排出體外。人體排泄鈣質的尖峰時間是在進食後的四到五個小時。晚飯吃得遲,人體處於睡眠狀態時,血液流動緩慢,血液中鈣質濃度也隨之提高。尿液中鈣質濃度過高,經過長時間的瀦留易沉積,就會成為鈣結石。
泌尿外科專家認為,晚餐最佳時間應在下午6時左右,這樣才能利用晚飯後的時間散散步、活動活動,讓食物多消化一些。且要盡量少吃夜宵。
多喝白開水是防治輸尿管結石最有效的方法,正常人每天應喝1500毫升左右的水,飲水應分布在全天的各個時段,應注意餐後2至3小時及睡前的飲水。
責任編輯: 蓮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