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金融時報:微軟與中國軍方大學合作研發監控AI(組圖)

作者:鐘靈  2019-04-11 15: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微軟
微軟(Microsoft)與中國軍方控制的大學合作研發了新興人工智能技術,將用於建設監控系統。(圖片來源:Gerard Julie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4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編譯)英國《金融時報》今日披露,微軟(Microsoft)正與中國軍方下轄的大學合作研發了一款最新人工智能(AI)技術,將大幅提高中共對國內監控審查系統的效能,國際擔心新疆維族及維權人士等異見團體將受到更大規模的監控和追捕。

《金融時報》報導,從去年3月至11月期間,微軟設立在北京的研究部門與「中國國防科技大學」共同發表了3篇研究論文,而「中國國防科技大學」是由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直接控制的軍事大學。

合作研發新AI監控技術 美議員:協助北京侵犯人權

其中一篇論文詳細地描述了一個新的人工智能(AI)系統,可以提高人臉辨識效率,並重建複雜的環境地圖,甚至是未被監控攝像頭或閉路電視覆蓋的地區,都能夠完整暴露。研究直言,技術可以「用於明確監控和審查上」。

智庫新美國高級研究員兼中國技術政策專家Samm Sacks指出,這項技術的性質和有關人員的背景,無異於向國際社會發出「危險信號」,「中國政府正在利用這些技術,部署監控系統,監視和追蹤新疆維族等被北京政府視為異見的團體」。

有關報告被披露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Ted Cruz隨即表示,美國應該確保與中國的經濟貿易,並不是在容許中國共產黨進一步部署上述行動。

他並指出「美國的企業需要明白,與中國進行貿易越來越有明顯的、而且正在深化的危機。除了有被中國共產黨進行間諜行為的風險外,美國企業也有『協助』中國共產黨侵犯人權的危險。」

對此,微軟回應稱這項研究「只是在全球範圍的科學研究之一,研究是學術性的,並且是跟全球各機構合作,以研發頂尖的技術」。

不過,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智囊團網絡空間政策主任Adam Segal指出,美國政府、包括FBI已經積極研究任何「與北京的學術合作關係」,因為過去已經有實例證明,與美方合作研究「頂尖技術」的中國留學生和科學家,最終被發現其實在扶助中共軍方。

《金融時報》指出,上周美國麻省理工已經中斷與華為等中資企業的合作,並宣布嚴審包括香港在內的中資項目研究。

中國企業展示的人臉識別監控技術
中國企業展示的人臉識別監控技術。(NICOLAS ASFOURI/Getty Images)

美國正重新審視與中國關係及技術出口制度

華盛頓大學人工智能教授Pedro Domingos也形容,微軟的研究將為企圖管控所有人民的政權提供「極重要的幫助」。「比如我是(中共)情報機關人員,我手上有一堆目標人士的照片,我就能用這個系統得知他們的準確位置,而這些人甚至還未能察覺自己已經被監控」。

除了上述的監控系統研究外,微軟與北京方面還有另一項研究,是能夠使電腦讀懂網絡上的文字。中國軍事技術專家,智庫新安全中心研究員Elsa Kania指出,「這項技術能夠用於審查,這正符合北京政府的胃口,他們能夠透過這項技術理解語法,並實行大規模的言論審查」。

《金融時報》指出,這份論文更證實了微軟與中國軍方的長期聯繫,文中更透露微軟與中國大學生成立了好幾個「俱樂部」,而且往往都與中國軍方有聯繫,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中國的各種行動已經引起美國注意,美國朝野亦正就有關事務進行討論。美國商務部早前表示,正在徵詢公眾意見,以重新核定中國新興技術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潛在威脅。國際律師事務所偉凱發言人指出:「這些論文已經製造了一個風暴,提醒美國調整與中國的關係,「中國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正在利用美國出口制度的開放性,尤其是新興技術和人工智能,都將是美國重新考量的範疇。」

1月28日,美國代理司法部長惠特克攜美國商務部長、國土安全部長、聯邦調查局局長等眾多高級政府官員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對華為起訴。
1月28日,美國代理司法部長惠特克攜美國商務部長、國土安全部長、聯邦調查局局長等眾多高級政府官員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對華為起訴。(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