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國家的前途正在被印鈔葬送!(組圖)
2003年至2018年,土耳其瘋狂印鈔導致M2增長了24倍…(圖片來源:OZAN KOSE/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4月6日訊】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就傳入了美國。也正是這個時候,美國誕生了一個叫「新政聯盟」的組織,從名字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支持羅斯福新政的利益群體。
今天我們知道,加印鈔票和擴大政府債務有利於寡頭的發展壯大,也有利於美國在世界爭霸,但一般勞動者的利益會受到損害,在美國歷史上存續了數十年的「新政聯盟」就是這樣一個組織。
20世紀30年代是美國受到大蕭條嚴重打擊的時期,40年代前期基本被二戰所主導。在這樣的時期,適合採用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因為加印鈔票和擴大政府支出既有利於大蕭條的恢復,又有利於支持戰爭。
二戰主要爆發在歐洲、亞洲和非洲,受此影響,美國軍火和商品需求急劇擴大,此時採用凱恩斯主義同樣有利於經濟發展,不會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
但到了1945年至1953年的杜魯門總統當政時期和1953年至1961年的艾森豪威爾總統當政時期,美國合理地放棄了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因為戰爭帶來的需求急劇擴大的客觀因素已經改變,如果繼續使用這一政策,就會耗盡美國的經濟增長潛力。
美國曾經的滯脹是怎麼來的?
而在和平年代真正使用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的,是肯尼迪總統和他的經濟顧問委員會。1961年,肯尼迪擔任總統時才44歲,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決心振興經濟,儘管他在哈佛大學學過經濟,但稱不上真正瞭解經濟學。
肯尼迪就聘請了海勒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海勒等人不滿意艾森豪威爾時代經濟增長緩慢的狀況,稱之為「艾森豪威爾停滯」。在這個委員會的策劃下,肯尼迪政府重回凱恩斯主義,並且以此來刺激經濟,自稱「新經濟學」。
新經濟學的核心是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財政)推動經濟增長,並把1961年以後每年的經濟增長率確定為3.5%。這種設定經濟增長目標的做法,在今天的一些國家也被奉為金科玉律,歷史彷彿在重演!
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同年11月,副總統約翰遜繼任總統,並在1964年獲得連任直到1969年。約翰遜繼續執行肯尼迪的經濟政策併發揚光大,提出了「偉大社會」的目標,通過使用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全面推動經濟增長。
在他的任期內,美國社會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社會建設卓有成效,貧困群體不斷縮小,公立教育、環境保護、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當然還有越南戰爭的擴大化。
但是,建立這些成就都需要錢,錢從哪來?核心無非四個字:赤字財政。不斷刺激之下,1961年至1968年期間美國的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了4.5%。
短期刺激讓美國嘗到了甜頭,但到了1960年代,副作用開始顯現,美國爆發美元危機,並在1970年代掉入深坑——滯脹。此後,歐日緊緊跟隨,到了1980年代,連拉美等新興國家都給捲了進去。比如,阿根廷在1980年代的通脹率基本都在三位數,1989年的通脹率更高達4924%,十年的經濟增長率為-0.7%,這是非常典型的滯脹。
美元「收割」新興市場國家財政
人類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忘記歷史。
從1989年華盛頓共識開始,標誌著本次經濟全球化逐漸步入高潮,尤其從本世紀開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是將此推向最高潮。
此後,隨著中國需求的不斷增長,幾乎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開始拜凱恩斯主義為金科玉律!但在這一輪印鈔和擴大財政支出的浪潮中,衝在最前邊的不是美國,而是那些新興市場國家:
2006年至2017年,阿根廷的M2增長率,11年間增長了15倍;2003年至2018年,土耳其的M2增長了24倍……
毫無疑問,這種印鈔速度可以載入史冊,也充分地體現了人類的瘋狂。
雖然經濟全球化以來,世界各國都開始了加速印鈔的遊戲,但新興市場國家的印鈔機顯然開得更猛,起步也更早。直到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歐洲和日本才開始通過量化寬鬆的手段進行大規模印鈔,歐洲和日本更是持續到今天。
讓人扼腕嘆息的是,在美國、歐洲和日本進行量化寬鬆期間,多數新興市場國家依舊緊緊跟隨。受此影響,次貸危機之後,這些國家爆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滯脹危機!
最先陷入陷阱的是阿根廷、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家,委內瑞拉已經成為災難的代名詞,其貨幣玻利瓦爾已經徹底變成紙張,已經不必談論。
阿根廷的貨幣危機也不斷發作,2015年和2018年已經遭遇兩輪貨幣危機,今年,新一輪貨幣危機已經不可避免!
阿根廷近十年來的貨幣供應量M2的變化情況(網路圖片)
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通脹率數字,2018年全年累計通脹率達到了47.6%,成為該國歷史自1991以來通脹率最高的一年,甚至超過了2001年經濟危機的水平。
與此同時,阿根廷的經濟增長率從2017年的2.9%下降為-2.5%,再次陷入1980年代的嚴重滯脹狀態。
土耳其的經濟增長率則從2017年的7.4%劇烈下滑至2018年的2.6%。不止於此,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速均處於下滑的趨勢之中。
隨著經濟增速的下滑,新興市場國家的財政壓力勢必會越來越大,之後本幣匯率便會爆發危機。最近,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本幣匯率加速貶值,通脹不斷惡化,美元收割新興市場國家的時間窗口正式到來。
最近發生在土耳其的事,更是生動地展現了這一現象。
據金融界網站報導,土耳其今年3月已消耗掉約三分之一的外匯儲備,以遏制本幣走軟。土耳其央行發布的最新每週數據顯示,到3月23日當周,土耳其外匯儲備下降130億里拉,3月份的總降幅達到451億里拉。英國《金融時報》估算:如果換算成美元,3月份前三週的外匯儲備下降了約100億美元,降幅29%,土耳其央行剩餘的外匯儲備約為247億美元。
然而,就在土耳其央行外匯儲備快速縮減之時,到3月23日當周,土耳其居民的外匯儲蓄卻持續攀升至1648億美元。這說明,土耳其里拉在居民儲蓄中被驅逐,人們將儲蓄轉換成美元。
也就是說,居民將自己的勞動成果以美元儲存,這會讓土耳其里拉貶值的壓力不斷加大,土耳其財政面臨更嚴重的危機,本質就是美元對土耳其貨幣和土耳其財政的收割。到此時,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先生或許才真正理解當初的辛巴威穆加貝總統為何最終放棄發行本幣辛巴威元,在境內直接流通美元,辛巴威的財政收入也以美元結算。
這實際是被收割的結果,而造成被收割的原因卻不是美聯儲,而是埃爾多安和穆加貝自己,根源在於他們印鈔無度。
新興市場國家將落入滯脹陷阱
這種現象不僅體現在土耳其,在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都普遍存在:2014年至2015年盧布危機時期,俄羅斯人瘋狂地搶購美元;阿根廷的「床墊美元」世界聞名……
隨著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從今年3月開始再現危機,居民持有的美元會繼續增加,這就帶來美元流動性的被動緊縮,或許這是美元指數近期上漲的主要動力!
今年,預計是新興市場國家在整體上進入滯脹的年份。隨著美國原油產量的不斷增長,既威脅國際油價也威脅其他產油國的出口量,中東產油國也很可能陷入滯脹的危機之中(或許就在今明兩年),因為油價和出口量決定了產油國的財政收支和國際收支平衡。
但最終,美國一樣也會陷入今天屬於新興市場國家的滯脹陷阱!
因為在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匯率不斷暴跌之後,美元的流動性便會劇烈收緊,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則隨之走高,那時就會出現下述現象:
第一,美國國債危機開始到來,逼迫美聯儲放鬆銀根,推動美元走軟。
第二,未來,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匯率出現整體暴跌(此處,「整體」是關鍵),新興市場國家以美元標識的資產價格就會跌到低位,進而提升自身經濟競爭力。
這個時候,居民就會產生用美元換回本幣的衝動(為的是抄底本國資產或進行投資活動,2015年底至2016年初,隨著巴西貨幣雷亞爾的劇烈貶值,就出現了這種轉換),最終會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居民手中的美元溢出,進一步推動美元走軟。
走到這一步,美元便會開啟貶值,推動美國的通脹走高,而通脹走高會消耗美國的經濟增長潛力,最終,也會推動美國掉進滯脹的陷阱。
今天的世界局勢,與20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期掉了個個,但本質上什麼都沒改變!滯脹是對居民財富最徹底的打擊,這是本世紀以來各國央行加速印鈔所決定的必然結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