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入裡:中國央行近來為何爆買黃金?(圖)
【看中國2019年2月26日訊】在2018年12月前,中國央行已經超兩年(26個月)沒有增持黃金。但從去年12月開始,央行開始連續快速增持黃金,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分別增持32萬和38萬盎司,兩月合計增持21.8噸。而2017年世界全年金礦產金量為3247噸,中國央行兩個月增持的數量就達到世界每年金礦產量的大約0.67%,可用爆買來形容。
事實上,中國央行的腳步還顯得滯後,更多的央行早早就已經開始了行動。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包括髮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全球央行共增持了651.5噸的黃金儲備,相當於全球一年金礦產量的約20%,同比增長74%。全球央行如此巨額的增持黃金已經是多年未見的現象,2018年也成為50年來央行黃金購買量最高的年度,若將時間向前追述50年,還是遙遠的上世紀1968年。
而1968年,是個十分突出的年份。
我們知道,雖然上世紀七十年代是世界和美國經濟滯脹的年代,但美國滯脹的真實起步時間是從1967-1968年開始的。隨著六十年代爆發的多次美元危機,美國經濟形勢逐步惡化,1964年至1970年美國的年通脹率分別為1.28%、1.59%、3.01%、2.78%、4.27%、5.46%、5.84%,從1968年開始通脹明顯惡化,這標誌著七十年代滯脹的開始。而滯脹的基本含義是經濟增長停滯而通脹高漲,本質就是紙幣危機(紙幣購買力快速貶值)!這直接逼迫美國在197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度,讓金價迎來暴漲的征程,從每盎司35美元起步,到80年代初期紐約金價最高上漲到875美元,最大漲幅達到24倍!
千百年來黃金都在執行信用的職責(圖片來源:KIM JAE-HWAN/AFP/Getty Images)
雖然千百年來黃金都執行信用的職責,但在紙幣(紙幣的實質含義是代替黃金在國際貿易和生活中流動的銀行券,所有人都必須清楚這一點)信用穩定的時候、可以作為信用載體流通於國際貿易和各國經濟生活、並行使支付手段的職能的時候,此時的黃金就會被忽視並趴在各國央行的金庫裡,無論央行還是自然人都不會過多地關注黃金,央行一般也不會大規模增持黃金。現在,發行紙幣的各國央行開始大幅增持黃金,只能說明他們不再信任自己發行的紙幣!意味著紙幣正潛伏著巨大的危機,也只有這個原因才能讓各國央行爆買黃金!
各國央行購買黃金的方式有兩個:其一是用外匯在國際市場購買;其二是用本幣在國內市場購買。筆者個人相信在現階段新興市場國家主要是通過後一種方式增持黃金(也就是以前本人說過的各國央行也可以「印美元」的原理)。
無論古今,只要是亂世,黃金就會受到推崇,也就有了「亂世黃金」的說法——根源是「亂世時期」各國政權的法定貨幣因為財政支出不斷擴大的壓力而肆意濫發(無論鑄幣時代還是紙幣時代都是如此,看看封建時代的王朝末期就很清楚,無不是通脹飛漲、貨幣爆貶),最終讓法定貨幣失去承載信用的能力而被人們所拋棄,轉而使用黃金來保護自己並用於重要的支付行為。所以,每一次金價的歷史性上漲(距離今天最近的典型上漲事件是美國1929年大蕭條之後的金價重估和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滯脹時期),人們都會為金價上漲尋找各種理由——比如1929年大蕭條所帶來的社會危機、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生的三次石油危機,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個——紙幣的信用危機!紙幣快速喪失信用的時候人們就會拋棄紙幣扑向黃金。
那麼,本次各國央行不再信任自己發行的紙幣,轉而爆買黃金的內在邏輯在何處?
第一,如今的紙幣,基本都是主權貨幣。雖然美聯儲和瑞士央行屬於私人性質,但其運營也極大地受到國會所控制,也具有部分主權貨幣的特點。也就是說,只要各國政府出現因債務導致的運營危機,各國央行就做不到袖手旁觀!此時,央行就必須放棄嚴守貨幣信用的原則而擴大紙幣的發行,對政府進行救助。這種為救助政府而進行加印鈔票的行為讓紙幣的信用遭到破壞,進而導致紙幣的信用危機。
經過次貸危機的打擊後,世界各國的債務問題深重。日本的國債與GDP之比已經高達240%左右,內需不足正在壓制日本的經濟增長。歐洲的義大利為132%左右,去年下半年,義大利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GDP萎縮、陷入了技術性衰退,而經濟萎縮就會導致財政收入增長停滯,債務問題繼續惡化,內需就會更加不足(政府需求和家庭需求是兩大需求終端);德國經濟在去年三四季度陷入停滯,內需不振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法國的消費也在去年四季度陷入停滯。歐洲本次的經濟問題與歐債危機時已經有了明顯的不同,歐債危機發生在希臘和南歐等歐元區的邊緣國家,而本次的經濟問題首先從德國、法國、義大利等歐元區的核心國家開始暴露,影響將更為深遠,也沒有哪一家國際組織有能力進行救助,有可能直接導致歐盟和歐元區的解體。中國主要受到企業和家庭部門的債務拖累,需求增長下滑,進而導致經濟增速下滑。歐日中都開始承受債務壓力,需求因素導致的經濟問題開始暴露。
即便當今世界表現相對較好的經濟體美國,債務也開始衝擊消費能力。去年12月,美國零售銷售環比-1.2%。本輪從次貸危機之後開始的經濟復甦,明顯已經到了尾部階段。國債佔GDP之比過高的問題是川普(特朗普)政府揮之不去的陰影,最終會拖累的就是需求。
當債務導致的需求下滑、進而拖動經濟增速下滑之後,各國政府的財政收入都會受到衝擊,在財政收入增速受制而債務沈重的雙重夾擊下,各國政府怎麼辦?無論是完全的主權貨幣還是部分的主權貨幣,都必須以各種形式對政府的財政危機進行救助,這將削弱央行的獨立性和紙幣的信用水平。
這是本輪紙幣危機的根本原因之一。起源於次貸危機之後各國央行爛印鈔票,讓各國的債務水品達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隨著債務導致的全球需求下滑,各國財政收入受制和債務壓力之間會爆發劇烈的矛盾,讓主權貨幣喪失信用。
第二,以往的經濟全球化時期,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充當的是世界警察的角色,無論你是否喜歡這個警察,但事實上它起到了壓制世界各地地緣政治矛盾的角色、維護了全球的和平,而全球和平形勢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支柱。因此可以說,這是歐亞各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但是,隨著美國國債壓力的不斷加大,美國就會喪失在世界各地進行軍事行動的能力、進行軍事上的戰略收縮是必然的,轉而僅保護與其利益攸關的重點地區。川普政府不斷呼籲歐洲、日韓等盟友加大軍事支出,就是這種情形下的必然,它希望盟國承擔更多的軍事責任。在美國進行軍事上的戰略收縮之時,世界各地的地緣矛盾就會加速爆發,中東、東歐、烏克蘭、南海、東海、北方四島等熱點地區的形勢之所以日趨緊張,就是美國全球軍事影響力下降的結果,各個熱點地區周邊的國家開始出動軍事力量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會導致歐洲、亞洲、澳洲、非洲各國的軍費支出加速增長。
根據英國簡氏防務的報告,2018年,全球國防開銷總體將增長3.3%,這是全球軍費第5年連續增長,也是十年以來增長幅度最快的一年、是冷戰後全球軍費的最高水平。
可以預料的是,隨著美國在阿富汗、中東甚至歐洲進行軍事投入的意願下降,歐亞國家都必須加速自己的軍費支出(比如德法組建歐洲軍隊必然伴隨軍費支出的大幅增長),保護自己的原材料產地、海運航線安全、國境線,等等。
「世界警察」開始「休假」,就是歐亞各國的軍隊走上戰場的時候。
隨著世界各經濟體因債務壓力導致的消費低迷,必然將各國的財政收入增速拉至停滯甚至萎縮的地步,而各經濟體的債務壓力沈重、軍費支出又需要加速提升,財政收入與支出的矛盾就會劇烈爆發,各國都需要藉助央行的印鈔機(這實際是聚集全社會財富為政府的財政提供支持,人們明顯的感覺是自己兜裡的錢購買力下降),導致紙幣喪失信用。這就是各國央行爆買黃金的唯一根源,因為它們知道,自己正在把自己印刷的主權貨幣——紙幣——推入危機之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