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檻圖,宋人繪(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末年,朝政昏暗,上天頻繁降下災異。古人的世界觀是天人合一的,天象變化與人類社會是相對應的。天下大治時,常有祥瑞出現,天下大亂時,也常有災異出現,這是上天對人的警示。
孝成帝即位後,不擅用人,不擅納諫,卻寵信外戚權臣,或者是張放之類的小人,在後宮又寵愛驕橫善妒的趙飛燕姐妹,災異之象越發頻繁的出現,從民間百姓,到朝廷大臣,很多人都為漢朝的國運擔憂,紛紛向成帝進諫,指出他為政的過失。比如梅福上書說,當今的日食,地震之類的災異是春秋之世的三倍,水災就更多的數不清,梅福認為這些災異與外戚權臣得勢有關。又如谷永進言勸孝成帝正君臣之義,修後宮之政,但孝成帝始終不能虛心納諫。
當時有一個叫朱雲的名士,只做過縣令這樣的小官。他面見孝成帝,當著公卿大臣的面進言說:「今天朝廷大臣上不能輔佐君王,下不能有益於百姓,都是尸位素餐,孔子說『小人不可以輔佐君主』,『患得患失的人,什麼事都能做的出來』,說的就是這種人啊。臣請求您賜給臣尚方寳劍,斬一個佞臣之頭,以為警示。」孝成帝問:「你說的佞臣是誰啊。」朱雲回答說:「安昌侯張禹。」
張禹是孝成帝的老師,深得孝成帝的信任。之前成帝因為接到很多吏民的上書,都是因為災異頻降而指陳朝政之失,成帝心中疑惑,於是到張禹家中請教。但張禹因為不想觸動權貴,給自己的家族帶來麻煩,於是沒有向孝成帝直言進諫,只是敷衍了事。但孝成帝卻對張禹信任不疑,並且因此不再反思諫言中所指出的問題。所以,朱雲才會稱張禹為佞臣。
但孝成帝卻勃然大怒,說道:「你是一個小臣,竟然敢誹謗當朝重臣,在朝廷上折辱聯的老師,這是不能赦免的罪死。」接著,宮中御史上前,要將朱雲拖下殿去,朱雲雙手緊緊攀住大殿上的檻桿,以至於檻桿都折斷了。朱雲高呼道:「臣死後,可以與關龍逢、比干這些敢於死諫的忠臣相見,此生足矣!但不知朝廷今日殺了忠臣,留下惡名,將來怎麼辦?」御史還是將朱雲拖了出去。
這時左將軍辛慶忌走了出來,他脫冠解印,在殿下叩頭,說道:「此人一向狂直。如果他說的對,則不應加以誅殺;如果他說錯了,也應當予以包容。」慶忌一邊說,一邊叩頭竟至流血。孝成帝見狀,怒氣稍解,於是命人釋放了朱雲。
後來宮裡負責修繕的人要更換被朱雲拽折的檻桿,孝成帝卻說:「不要更換!將它補合好即可,我要用這根欄杆來表旌直言敢諫之臣。」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