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2018年宏觀經濟情況小結(圖)

【看中國2019年2月16日訊】2018年的北京,繼續嚴格的執行去中心化任務,疏解人口依然是北京最重要的任務。體現在數據上,北京2018年人口2154萬人,對比2017年的2171萬,減少17萬。去中心化給北京經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2018年北京規模以上第三產業總利潤22704億(數據來源為北京市統計局官網),對比2017年的25719億,絕對值降幅為11.7%。這種降幅已經不小了。

在規模以上第三產業各分項利潤數據中,降幅最為明顯的是金融行業,2018年降幅達到23.3%(12201億/15911億-1),支撐起北京第三產業半壁江山的金融行業遭遇重創,應該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網貸行業在2018年遭遇重創;第二,則應該與央企總部陸續遷出北京的趨勢有關,央企資金不再歸集到北京,當然會對北京金融行業帶來嚴峻的影響。

同樣的,執著於去中心化的北京,在消費領域的表現也不會好看。2018年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48億,對比2017年的11575億,增幅僅1.5%。再考慮2018年北京2.5%的消費物價漲幅,這意味著北京在2018年陷入了消費上的實際萎縮。這非常容易理解:人口減少了,錢減少了,自然消費就減少了。

有意於在北京創業的朋友,必須重視以上數據:北京的去中心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人口、資金與消費都在減少,因此在北京創個餐飲店或者民宿之類的業,已經不合適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的房價當然也開始處於持續的下滑狀態,2018年北京全市房價下跌約15%,遠郊區房價跌幅更是普遍達到三成。


圖為北京中央商務區與上海浦東的合成圖(看中國合成圖)

接下來說上海,上海近年來與北京一樣,執行去中心化的城市經營策略。2018年上海規模以上服務業總利潤2466億(數據來源為上海統計局官網),對比2017年的2498億,絕對值降幅為1.3%。其中代表性的行業為軟體與信息服務業,2018年的利潤降幅達到17.4%(219億/265億-1)。注意,上海發布的是規模以上服務業數據,與北京發布全面系統的第三產業數據不一樣,上海的數據中並不包含金融業數據,因此對於上海第三產業中最關鍵的金融業的發展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這裡可以給出一個參考數據:金融行業中最能夠創造利潤的,就是」非銀行金融企業」,也就是證券保險信託資管類企業,它們能夠吸納的資金總量增減,基本上就決定了它們的利潤增減。根據中國央行上海總部的官網數據,2018年底上海非銀行金融企業的存款總額17096億,較2017年底的17201億,減少了105億。

然而有趣的是,2018年上海的消費情況並沒有萎縮。2018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69億,較2017年的11830億,增幅達到了7.1%。在全國2018年的消費增幅只有4.0%(380987億/366262億-1)的情況下,上海的這個數據已經很好看了。這種數據現象背後當然有原因,不過原因也不難找:2018年中國進口規模大漲,再加上從年中開始的一波搶出口,作為貫穿中國腹地水路運輸的起始型節點城市,上海的貿易和物流行業因此受到了極大的促進,即便是上海本身的進出口數據並不好看(以人民幣計的2018年進出口總額增幅為5.5%,低於全國9.7%的增幅),但是周邊省份的大宗商品要往中西部轉運,上海依然是必經之地。體現在數據上,2018年上海貨物運輸增幅10.4%(107387萬噸/97257萬噸-1),其中最關鍵的水運貨物增幅達到18.2%(66906萬噸/56619萬噸)。繁忙的水運背後有著無數的貨物交接、檢視和談判,這當然會帶來一波消費。

當然了,上海的這種水運交通節點的中心地位,其它城市是羨慕不來的,也沒法模仿。這就是上海該掙的錢。當然了,單純依靠貨運,也還是不夠的,並不足以維持消費增速。更關鍵的,還是我要在這裡強調的第二個因素:減稅。2018年上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納稅額1973億,相對於2017年的2087億,減稅幅度達到5.5%。對,你們沒看錯,上海確確實實減稅!在減稅帶來的影響下,2018年雖然上海支柱性的汽車行業普遍不景氣,但是上海規模以上製造業利潤總額依然實現了4.7%(3350億/3200億-1)的絕對值增幅,要知道這種增幅是在全國工業利潤絕對值增幅為-11.8%(66351/75187-1,注意那個負號)的前提下實現的,實在是不容易。

由於這一波減稅,2018年上海國地稅總收入15757億,對比2017年的14860億,增幅僅6.0%;而全國2018年的稅收總增幅為8.3%(156401/144360-1)。

全國主稅源地的稅收增幅顯著低於全國稅收平均增幅,這背後體現出的是什麼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蠻族勇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