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玩樂的境界很高?看孔子談春遊(圖)


在《孔子游春》中,描寫了孔子帶著弟子們到泗水河邊春遊的情形。(繪圖:Mimi Zhu/看中國)

正是春光明媚,人們紛紛去春遊。國人自古以來都有春遊的愛好,連孔老夫子都是很看重的。

孔子贊同曾點

在學生上課的語文裡有一篇課文《孔子游春》,描寫了孔子帶著弟子們到泗水河邊春遊的情形。說是春天到了,孔子聽說泗水正漲春潮,便帶著弟子們到泗水河邊遊玩,凝望著泗水的綠波暢談人生理想,在春風裡歌舞彈琴。其實,孔子是不是真的帶學生去春遊過,古書上並沒有記載,這篇課文只是根據孔子和學生涉及春遊的談話附會出來的,孔子的談話倒是確有記載。

那是《論語・先進》裡記載的。有一次子路、曾點、冉有、公西華四個弟子圍著孔子坐著聊天,孔子要大家談談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就談論他要使人們勇敢善戰,而且懂得禮儀,冉求說要使百姓飽暖,公西華認為最重要的是復禮,孔子都沒表示贊同。曾點一直在旁邊彈瑟,聽到老師問他,他才把聲音逐漸放慢,然後「鏗」地一聲,離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想的和他們三位說的不一樣。」孔子說:「那有甚麼關係呢?也就是各人講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點就說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用白話講就是:暮春三月,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澡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走回來。孔子這才大聲讚嘆道:「我是贊成曾點的想法的!」

曾點所說的顯然就是春遊的情形,居然受到孔子點讚,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孔子是很看重春遊的。那麼這是為甚麼呢?

春遊是一種理想

首先,從這篇談話來看,孔子是把春遊比作了一種社會理想的境界。在孔子看來,子路所說的「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也罷,冉求所說的「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也好,公西赤所說的「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也好,都不是治國平天下的最高境界。從政的理想,歸根結底是要讓天下太平、社會安定、百姓生活自在,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這樣的社會,人們豈不就好比生活在春天裡、如同春遊一樣美好嗎?!

同時,孔子之所以對曾點喜歡春遊很讚賞,還在於他認為春遊的情形就好比一種人生境界。孔子在這次談話中對驕狂自負的子路進行了含蓄的批評,對過分謙遜的冉有、公西華只是委婉鼓勵,唯獨對曾點所說的「春遊」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這是因為他一貫認為,在春遊的山水之樂中,是可以體味出「君子」的人生境界和生命情趣的。

遊山玩水的意義

曾點的話語裡充滿著沂河泗水的情思,而孔子本來就是很看重遊歷名山大川的意義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他認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論語》裡的一篇記載中,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說:「河水的流淌很像君子的德行。它不擇地而流,就好比君子的無私。它給流經處帶來生機,就好比君子的仁慈。它總是遵行一定路線,就好比君子之行義。它在淺處流暢、而在深處難測,就好比君子的智慧。它會毫不猶豫地衝下萬丈深淵,就好比君子之勇毅。它在和緩處綿延不絕,就好比君子之坦蕩。它不拒絕污泥濁水,就好比君子的包容。它能洗凈不潔,就好比君子的教化。水面平靜,又好比君子之公正。它九曲流轉仍奔向東方,好比君子之意志堅定。所以,君子看到河流總是要駐足觀賞以激勵自己。」

由此可見,孔子之所以看重春遊,是因為在他看來,春遊可以讓人追求美好的社會生活,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孔子看重春遊,所以古來儒家和學校就喜歡組織弟子學生春遊,成為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好傳統,也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習俗。如今人們春遊的時候,不妨溫習一下孔子的教導。

本文留言

作者曹宗國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